纳粹明星和女性形象(9)

女明星们除了化妆艳丽、衣着华贵、受人追捧外,国家社会主义的女演员们并不一定非要看上去像德国人。事实上,她们中的很多人都是来自于德国以外的地方。克里斯蒂娜·泽德尔鲍姆和莎拉·莱安德都是瑞典人,女演员巴洛瓦是捷克人,玛里卡·罗肯是匈牙利人,莉莲·哈维是英国人,伊尔莎·维内尔(Ilse Werner),和利尔·达高沃尔并不是在德国长大的。看上去,这些女明星们富有异国情调的外貌、悦耳的口音、翩翩的风度均与德国女人的过于刻板的形象截然不同,这种不相似性正是使她们成为明星的重要原因。而且,莎拉·莱安德具有某种雌雄同体的特征,所以,战后她的同性恋观众追随者促使我们思考在纳粹时期她对同性恋观众的诱惑力之大。

尽管我仔细考察的这些电影女明星--克里斯蒂娜·泽德尔鲍姆,莉莲·哈维,莎拉·莱安德都不是出生于德国,但她们的异国气质并不是将她们选入研究范畴的标准。实际上,我所选取的对象是那些覆盖范围广泛的众多表演者、电影类型和那段时期的电影史,目的是为了尽力呈现一个多角度的第三帝国时期女性电影明星的生活状态。考虑到明星广泛的流行性,她们的人数、成就的大小以及乌发电影公司为了推销其明星而对媒体进行的话语导向--要想得到一个比较接近真实性的德国纳粹时期电影女明星的形象概括是极其困难的。强调女明星的异国气质及其诱惑力只是我们进行研究的可行性方法。而且,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此众多的第三帝国电影女明星都是在异国文化中培养出来的,这与德国人的身份认同和种族纯粹性是如此纠缠不清、矛盾重重。在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种冲突性说明了国家社会主义对于理想女性的构想和对女性明星的需要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艾力克·伦奇勒说:“并不是那些积极的正面的导向给予德国电影以活力,而恰恰是那些非德国因素--就是说,那些异国风格的吸引力造就了德国电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