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人行之迈克尔(2)

在1969年,威尔离开了ATN 7电视台,加入了联邦电影协会。这是一个在澳大利亚电影复兴运动中最前沿的机构,聚集了一大批本土的电影人才。当时,在澳大利亚没有任何电影培训和拍摄电影的基本设施,联邦电影协会为有志向的电影人如唐纳德·柯龙比(Donald Crombie)和迈克尔·桑希尔(Michael Thornhill)等,提供了一个收容所。桑希尔的第一部长片《战争之间》(Between Wars,1974)和柯龙比的《凯蒂的独立日记》(Caddie,1976),显示了在联邦电影协会的包容下电影风格的多样性。桑希尔的电影是对澳大利亚社会和政治的一次检查,与威尔融合了抒情和纪录风格的《加里波底》有很大的不同。相反,柯龙比的电影则简化和美化了由威尔的非典型电影《悬崖上的野餐》所开创的古装电影的风格。

在有机会去导演电影之前,威尔在联邦电影协会得到了更多的实践经验。在由联邦电影协会发起的项目中,他得到的第一个重大项目是《三人行》,这是由三部聚焦澳大利亚青少年问题的短片组成的集锦片,由三位联邦电影协会的重要导演编剧和拍摄:彼得·威尔的《迈克尔》,布莱恩·汉南特(Brian Hannant)的《朱迪》(Judy)和奥利弗·霍维(Oliver Howes)的《图拉》(Toula)。这部集锦片获得的良好口碑,为独立电影制作者和本土的电影工业提供了有价值的鼓励:

这些(短片的)个案研究超越了它们功能上的目的,从而成为1960年代浪潮中的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那是一次充满着激情与能量的浪潮,并席卷了联邦电影协会。《迈克尔》为这个三部曲隆重地开场,它通过一个片中片的故事,描绘了悉尼被年轻人的革命所包围……这个场景似乎成为影片同情年轻人的反叛的象征,并成为了一种新的力量的象征,这种力量会冲破电影协会的路障。

在一次访谈中,威尔回忆起那些变化中的年代,回忆起那时的意识觉醒,自己开始觉察到文化和政治上的变化,特别是关于美国卷入越南的军事行动:

这场战争释放了活力、冲突和激情。你以前只是一直旁观社会中的运动,旁观艺术上的突然变化。你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多的画家、歌剧演员、舞蹈演员或电影制作者。这场战争出现时,我在国外也经历了一场运动,在那场运动中,新的口号被创造出来:“做你自己的事”(do your own thing),“另类社会”(the alternative society)--现在看来有点陈腔滥调,但当时很有力量--那时还有歌曲的广泛传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