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海禁”和西方“海禁”的分别(1)

综观西方国家“海禁”的动机,主要是为了保护本国的新兴工业、削弱外国的竞争力,以及保护国内的农业,而明清的“海禁”政策则主要是出于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明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国情不同。

在工业革命之前,纺织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在明朝和清朝前期,中国的纺织业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而中国出产的瓷器和茶叶等也缺乏竞争对手,因此这些行业根本不需要保护。西方国家的情形恰好相反。它们是这段时期的后起国家,西方的纺织品根本无法和中国(或印度)的产品竞争,其他工业也面对着激烈竞争。这是英国等西方国家需要保护本国工业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说,海外市场对于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来说微不足道,海关税也并非明清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84。因此,明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便着重政治和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

在封建帝国时代,国内外私人贸易不发达,由官方主导的朝贡贸易制度可以被帝国利用来增强影响力,巩固其霸权地位。中国历代都采用过该制度,明朝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到了明朝中叶,中国出现第二次商业革命(见第四章),私人贸易日益兴盛,根本不可能遏制,朝贡贸易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隆庆开禁”让非朝贡形式贸易合法化,显示出明朝政府的务实态度,也说明明朝并非墨守成规、不懂应变。但问题在于:开放程度是否不足够?开放步伐是否太缓慢?

我们同时亦可以提出另一个问题:明清政府可否更进一步,像英国和荷兰那样,授予私人组织海外贸易垄断权,以武力支持海商开拓市场、霸占海外领土、设立殖民地,大幅提高关税来应付海外扩张的费用?

答案是:东南亚与印度的情形和新大陆有很大区别。元初国力鼎盛时,忽必烈曾派遣水师远征爪哇,结果无功而返。安南在明成祖时成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在明宣宗时又脱离中国,明朝无可奈何。这些例子表明,东南亚的国家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征服的。印度莫卧儿帝国在明朝和清朝前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想征服它更是异想天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