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在明成祖后期也出现了变化。帖木儿帝国那时已经崩溃,对明帝国不再构成威胁,因此明朝无须继续拉拢西洋诸国来对付它。况且,郑和在海外宣扬国威,招引很多贡使来华,却同时惹来了很多麻烦,令朝廷应接不暇48,因此明朝有必要减少朝贡次数。
下西洋的另一目的是寻找建文帝。建文帝在明成祖举兵夺取皇位时失踪,明成祖怀疑他可能逃到了海外,所以急于打听他的下落。但如今20多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他的消息,建文帝大概已经死了,因此也不再那么迫切地需要寻找他的踪迹。
再加上明成祖在位时耗费了国家很多财富。他五次亲征蒙古,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并六次派遣郑和下西洋,这些都属耗资巨大的壮举。因此明宣宗即位后,便需要削减政府开支。在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后,宣宗决定终止出使西洋,保留资源来应付北方蒙古的威胁49。
出使西洋虽然终止,但明朝和西洋的贸易却没有终止。西洋诸国与明朝之间的朝贡贸易继续进行,而非法的私人海上贸易更日益兴盛。有迹象显示,这些合法与不合法的贸易足够满足市场需求――主要依靠东南亚和印度输入的胡椒的价格,在17世纪初(万历天启年间)已降至15世纪(宣德年间)的1/1050,这说明出使西洋终止后,仍然有大量胡椒从东南亚和印度输入中国。
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和东南亚及西洋之间的贸易不足以导致中国出现突破51。东南亚和西洋的市场太小,对中国不能产生重大刺激作用52;新大陆的发现可以起到这个作用(见第十章第四节),但由于风向关系和距离太远,即使出使西洋没有终止,中国的官方或私人船队能够发现新大陆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见第六章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