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席挥毫(1)

一九九○年五月十八日

(二○一○年五常按。虽然在《福建行》文内提到两次即席挥毫,这里补加一些有趣的。我大概是写此文后不久开始苦习书法,今天算是有点成就,所到处,差不多例行地被要求下笔,但用的是毛笔,写下去的是宣纸,有了长进。)

即席挥毫是中国文化传统特有之举。王羲之在众多才子之前写《兰亭集序》,王勃在滕王阁主人的监视下大书“落霞与孤鹜齐飞”,都引人入胜,值得传为佳话。即席挥毫这个古老相传的玩意,在开放后的中国大陆盛行。我曾经好几次被邀请,在众目睽睽之下即席题词,事前毫无心理准备,主人把纸笔放在眼前,旁观者大声拍掌,自己脑中一片空白,尴尬之极也。一九八六年初冬,我参观福建泉州近郊的一家鞋厂后,被主人领进小室之中,四周站满了人,掌声雷动,一本大大的纪念册搁在桌上打开来,我差点转身逃走。但毕竟身为教授,怎可以那样没出息 坐下来,我低头翻阅他人的题词,其实自己是在搜索枯肠,要想出两句有意思的话。可幸“思”来运到,我想起泉州路上的石块,其硬如铁,而那家鞋厂,是农民所办的私营企业,它能在中国出现是我期望已久的事了。于是振笔直书:“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过了两天,在福州的师范大学参观了那里的藏有不少古籍的图书馆,令我心折的陈征校长又隆重地请我题词。古书的气氛与陈校长的友情使我思潮起伏。我想到离开泉州时有微雨,到福州时已近深夜了,途中经过有名的洛阳桥。于是有感地写下了王昌龄的一首七绝:“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后来陈校长很客气,请了一位福州书法家写了这首七绝送给我。一九八七年秋天,我和两位朋友到北京一行,在一家机械厂内与刚从日本回来的主事人大谈承包制所遇到的困难,大家认为中国的工业要立刻改制,急起直追。正谈得起劲,招待的朋友又拿出纪念册来了。我于是节录了毛润之的词句:“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