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缺乏信任(1)

李某,38岁,医生

  事件记录(口述):

无论是单位的同事或是合作的伙伴,只要相处一段时间,我就自觉不自觉地疏远他们,就连 妻子,当我发现有些事“不太对劲”时,也会产生焦虑,好几天心情都不好,对她的态度 也会由晴转阴。

不仅如此,我的热情也往往让别人误会。我是一名医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个患 者,凭多年的临床经验,我知道她的妇科病正处于由炎症向癌症转化的阶段,如果不及时治 疗 ,真的会酿成更大的后患。于是我反客为主,追着她询问病情,并苦口婆心地劝说她动手术 。当她 不合作时,我经常言语过激,甚至发作,有时当着其他人的面教训她不知自爱,甚至以“无 知”、“糊涂”等词汇恶语相伤,但我的动机完全是为了她好。

谁知却遭到了其家人的干涉,当这个女人哭天抹泪地拉着她的老公走进我的办公室,并诉说 我平时对她的“抵毁”和“攻击”时,她的老公抓住我的衣领要教训我……

此事过后,又让我对自己产生深深的自责,进而得出“好心不得好报”的结论。

与我共同生活了近十年的妻子,平时也对我讲过:“你的心是善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方 式方法过于极端,有时候让人接受不了。”

的确,我已经深刻意识到这种性格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再这样下去,势必产生更大的内耗 。于是,经过好心朋友的推荐,我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了全面的沟通,方知这一特质的由来。

  幼时经历:

咨询师提示我,这一特质来自于我的原生家庭关系……

回到家,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静静地回忆幼时家庭的一幕?幕――?

那时父母的关系并不好,他们之间并不沟通,我成了他们之间的“外交官”,只要看到他们 冷战,我就左右为难,取悦爸爸再讨好妈妈。那时我非常焦虑,生怕他们哪一天真的分开, 所以有时不惜通过自己的发作来引起他们对我的重视,因为我幼稚地认为:如果他们重视了 我的意见,听从了我的建议,就会和好。但无论我怎么做,他们好象并不领我的情,任凭我 怎么努力,他们还是冷战还是不讲话,不和好。

  咨询过程:

咨询师听完我上述经历,对我说:“是不是父母听了你的建议后,有时候还会骂你?”

我想了想,“是的,有时候爸爸还会打我,说我不懂事什么的。”

“这是不是好心不得好报?”

“对呀!”我很诧异,“怎么回事,事情都过去几十年了?”

“当时,是不是任凭你如何努力,也无法达到效果?”

“是的,是的,现在也是这样。”老天,我真的很惊讶。

“你接触到一个妇科病患者,就好象当年面对母亲劝妈妈一样,但她就是不听,于是你急 了,强迫她接受自己的意见,后果呢?这一切像不像当年的家庭关系?”咨询师问。

“那么我怎么总有一种被别人点了便宜的感觉?”我问。

“当年,你周旋在两个成人之间,劝他们和好,是你自己全心全意来做的,但久而久之,你 有一种被利用的感觉,当然,在小时候,你甘心情愿地被家长利用,可这个被利用并没有让 你达到目的,所以你总感觉自己吃了亏,无助感和无力感相伴而生。但同时,你又希望他们 有朝一日会接受你的意见,而一个小孩子,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达到目的,所以,你便强迫 别人接受,这个习惯被你延续至今。”

听到这里,我对于自己的了解越发清晰,“那我是不是要学着与人沟通,或者不去过分强调 自己的意志?”

“像您这种性格的人,是要多听少说,但同时,把那种‘我一定要达到目的’的愿望放下, 幼 时,您解决不了父母的问题,长大后,您照样也无法替代别人解决问题,每个人的问题,只 有自己去解决,别人只是助缘,这就是辩证法里‘内外因关系’的道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