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主:陈先生,38岁,公司职员
事件记录:
小陈最看不下去的,就是身边的“大姐”受委屈。可当他真的去安慰这些受伤的大姐并充当 怜香惜玉的英雄时,往往会绞进大姐的伤痛里,即掺进与这位大姐所在的人际关系中,比如 夫妻关系或上下级关系等。
这不,这位大姐,也就是小陈的老板娘正经历老公红杏出墙的苦恼,于是,小陈又站了出来 主动承担“拯救者”的角色。这下可好,老板娘一下子缠住了小陈,上班就进小陈的办公室 闲聊,一坐就是大半天;下了班还要问小陈什么时候到家,打哪个电话,或是能不能上网聊 天……反正,小陈的时间基本上都由这位老板娘掌控。不用说正常地工作,就是回家陪老婆 孩子的时间,小陈也无法自由支配。弄得小陈一筹莫展,十分焦虑,并心生去意。
来这家公司前,小陈在一家大型公司工作,当时的局长是个男的,副局长是个女的,二人不 合,小陈出于英雄本色,很自然地同情这位处于弱势的副局长,在小陈眼里,这位大姐实在 可怜,自己有责任解救其于水火之中,结果是:他被局长排挤出局,丢了饭碗。
幼时经历:
再之前,小陈还在上学,离他最近的“权威关系”来自于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便感受到 被父亲抛弃的母亲的软弱无助。于是,还是在学龄前,他就主动承担起“支撑家庭的代理父 亲”的角色。他多么想承担起家务,并为母亲分担痛苦,可这就像开一辆排量很小的车,尽 管司机想让它提速加快,但无论如何,它的排量就这么大,根本跑不快。于是,小陈往往处 于力不从心的状态,当愿望与现实产生明显的距离时,便开始急躁,特别是问题来自于与自 己有直接关系的“衣食父母”时,这种急躁和焦虑就显得特别突出。
咨询过程:
咨询师问小陈:“如果父母不合,你认为是谁的错?”
“那肯定是父亲的错!”小陈不假思索地回答。
“母亲为什么不会犯错呢?”
“因为母亲是女人,是弱者,一般情况下,都是男的对不起女的。”
“是谁告诉你一定是男的对不起女的?”咨询师问。
“这不用谁告诉,肯定是男的错!”
“这么说,如果你与妻子有矛盾,无论事情是怎么发生的,错都在你?!”
小陈一怔,“我说的是男人抛弃女人,不是说平时的矛盾。”
“你是不是认为只要男女有矛盾,一般都与女人被抛弃有关?”
小陈开始深思,“这个,我还真的没太想过,不过……女人终归是弱者。”
很明显,他的口气不像开始那么固执。
“在你的感觉里,母亲被父亲抛弃这一经验,形成了两性关系的基本构架,这就形成了你的 有色眼镜,因此你固执地认为女人是弱者,因为你的母亲就是女人,她统领了你的感情世界 。”
“不太明白,可能有点吧,但我看到周围的一些事大部分也都是女人被男人欺负。”
“因为你戴着有色眼镜,而不是平光镜,这一层镜片透出的情节,是你主观的定义,而不一 定是事实真象。”
“有色眼镜,是谁给我戴上去的?”
“是你的原生家庭,具体而言,是你的父母关系,对幼小的你来说,家庭就是你的全部世界 ,当它是某种状态时,你自然地认为男女关系就该是他们这样,这就叫以偏概全。”
小陈点点头表示认同,“那女人是弱者,这个道理是正确的吧?”
“问题不在于谁弱谁强,而在于你把自己也搭进去了。因为你也是男人,你总认为男人抛 弃女人的这一结论,导致你对自己也有负疚感,甚至把其他男人犯的错也安在自己头上,认 为自己也对不起女人,所以你便对所谓的受害者(女人)负起本不是你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