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帮倒忙的薛宝钗(2)

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再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

有她这一番解说,这诗书就算没有白读。她也一定能分辨得出“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和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孰优孰劣。虽然都浅近如画,但一个是没味儿的,一个是有味儿的。前面这句写的想是一个戴方巾的儒生,宽袍大袖,焚着香,放着帘幔,怕香味跑出去。他想写诗,但是还没写,用着很好的砚台,磨着很好的墨,没有人动它,在砚台里汪汪着。问题就在这儿,光有景,没有情,像一潭死水一样。后一句大不同,看似没有人,只有明月、青松、清泉和河里大大小小的石头,可是一读到它,马上就感觉明亮的月光下,潺 的水声中,有一个“人”,在一块凸起的大石头上坐着,正举头望明月,低头看清泉呢,在抬头低头间,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反正人世苍茫的味道出来了,它的意境是活的,动的,灵透的。

(三)跟着香菱学作诗

会读诗和会作诗不是一回事,就像批评家和作家不是一回事,要不然也不会有“眼高手低”的说法。

黛玉让她以“月”为题,赋诗一首,第一首,不成功,字句倒是很华丽的,她犯了初学写作者的毛病,什么词儿都敢往上整,只要好看就行,却忘了“立意要紧”。也就是说,她还不懂咏物诗的特点:“情附物上,意在言外。”就像我们作文直来直去,啊,月亮啊,你是那么大,那么圆,那么亮。第二首,又不成功,虽然不像第一首那样笨拙,但又显得过于穿凿,只有诗皮,没有诗瓤,人物的思想境界还没有进入角色。这回我们的咏月文也变成了:啊,月亮,你好美,我真爱你。

第三回是梦中作诗,精血诚聚: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精华欲掩料应难”,一轮明月破云而出,用以含蓄自比。“影自娟娟魄自寒”,真真切切地顾影自怜。“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曲笔达意,内心幽怨。“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情景交融拓展,为末联作好了铺垫:“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诗意曲折,联想绵远,难怪这些“雅女”们也要赞她“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了”。我们若是学她,咏月文也当比人,自比。古往今来,意趣第一。

这是曹雪芹唯一一个写到学诗全过程的人。宝黛一干人也不是生来就会作诗,固然作诗要讲灵气,但是诗韵诗格却是要苦心记背的。从她一个人,可以看到所有这些蕙质兰心的女子背后下的功夫,就连宝钗亦不可免。所有的成才公式都是这样: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

(四)宝钗怎么帮倒忙

长得美,有灵气,这下子又学会了写诗,于是,香菱迎来她生命中最幸福的一段日子。鬼使神差,多少年轻人都凑了来,又干净,又漂亮,又雅致,又高洁。红飞翠舞,玉动珠摇,欢声笑语,响上云霄。这里面,笑得最欢的,一定有香菱。

被宝钗带进园来,是香菱短短一生中,难得的畅心快意的日子。咱们应该感谢宝钗给了香菱这个机会,让我们看到一个姑娘怎么变成女才子。可是,为什么要说她给香菱帮了倒忙呢?

就比如一个乞丐,平日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大雨大雪天露宿街头,也没有人管,也没有人理。突然有人搭救出他来,给他穿最柔软的衣裳,吃最美味的饭菜,睡最干净的床铺。要是能够长长久久地这样过下去,那当然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福气。可是,要是那个人只把他捞出来一会儿,到他适应了这样的好日子后,再把他拎起来,重新扔回泥坑里边去。这个时候,他以前麻木不仁的感官都苏醒了,要是能继续活下去才怪。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