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香菱为什么要学诗
薛大傻子要出远门,他一走,宝钗就把香菱带进大观园。说起来宝钗是个厚道人,从来没有欺负过香菱,看她天天眼馋这个大园子,干脆叫她来过过瘾。
香菱一进大观园,如同一朵花,泪泉浇,血雨灌,一点灵性本来已经被粪草埋得看不见,现在终于爆青发芽,长大开花。
说一个人有没有灵性,最外化的衡量标准就是看他能不能吟诗作文。就像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这多出来的一窍就是诗情,要不然也不会在咏菊大赛上勇夺冠军。还有宝钗,虽然是个十足十的冷美人,但是她的灵性绝对不可忽视,那句“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和“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写得多好,多“毒”啊。不过很奇怪,香菱被拐跑的时候虚岁才不过三岁,还不到认字的年纪。她作诗的字,是从哪里认来的?从拐子家吗?拐子哪有那么好心!再说,拐子自己有没有文化还不一定呢。估计她是到了薛蟠身边后,跟着宝姑娘学来的。
认几个字,不当睁眼的瞎子也就算了,好好的为什么又要学写诗?有人说她是慕风雅,曹雪芹也说:“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我觉得这个理由不大充分。
这个苦命的孩子,父母家乡全都忘了,看别人有爹罩着,有娘疼着,自己却孤单单的,心里未必就好过。又不能瞎哭瞎唱―――会被人骂的,如果会写诗,那就太好了,我躲进诗里抒情你就管不着了。而且,这么好的花,这么好的树,这么好的水,这么好的月亮,想说点什么,居然什么也说不出来,这种感觉多憋闷,要是能把所有这些都表达出来,就好了!
所以说,香菱学诗未必是一味地慕风雅,而是发自内心的强烈需求。
(二)跟着香菱学品诗
黛玉不但会诗,而且把作诗当成一件大事,所以说她是个真正的“诗人”,有灵性,有激情。香菱找黛玉学诗就找对人了。
想学诗的,都来跟着香菱一起入学,听掌塾师发言:
诗的原则:
第一是立意要紧,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然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专门写些酸文假醋文章的“高手”,好好看看,包括我自己。
第二是格律,“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第三,要想学好诗,就要挑好榜样。我们学诗的好榜样是:王摩诘(维)、老杜(甫)、李青莲(白)、陶渊明、应?、谢(灵运)、阮(籍)、庾(信)、鲍(照)。
唐代三巨头李白、杜甫、白居易,白居易之所以没入列,估计是因为他的诗太浅近,黛玉不喜欢,就像香菱喜欢的陆游那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她也告诫千万别学,怕一旦入了格局,再出不来。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香菱是个好同学,虽然没条件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却真当得起两个字:苦心。“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也不打她,不骂她,不训她,也不把她的书夺去撕掉,倒是怕她把身体熬坏,一连几回地催她睡觉。她不肯睡,有什么办法!
很奇怪,越是上不起学的孩子,一旦逮得读书的机会就如饥似渴,恨不得把整个身子都化到书里面。越是打着骂着,哭着求着,赶鸭子上架般,越是不肯学。就像贾母看见螃蟹饺和奶油炸的小面果子,就会说:“油腻腻的,谁吃这些!”刘姥姥就会想吃又舍不得吃,一吃就每样都干掉人家半盘子。宝玉不是这样吗?那个薛蟠如果多读几本诗本,估计就不会这么又傻又呆的了。香菱一定羡慕这些贵族公子小姐的风雅久矣,不止一次幻想过如果自己会作诗,会出口成章,会下笔成文,会……会多么过瘾。渴望造就动力,果然如此。
诗是老火靓汤,不是饕餮饱肚的,是要细咂慢品的。香菱是个灵透的人,诗味叫她品得透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