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乱》15(1)

一度攻入洛阳的孙坚,也不知道为什么,修缮陵墓后,就率军撤退至鲁阳。

――孙坚为何不在洛阳盘踞下来呢?

人们为此颇费思量。有人说:洛阳已成一片焦土。占领这种地方,不但没有利益可言,还会在军粮问题上发生困难。原因大概在此吧?

更有自诩消息灵通之人,自以为是地说:

――孙坚只是袁术的一名部将。他是不愿功高震主才退兵的。

另有一些人说:

――事实上,是袁术叫他回去的,召回的目的,在于将与刘表决一死战。

皇族之一的刘表被朝廷任命为荆州刺史,但荆州实际上是袁术的势力范围。

――我无论如何都不会交出荆州的!

袁术下此决心,并立刻召回正在远征洛阳的孙坚,准备与前来接收其地盘的刘表对决。

这时候,坊间流传一则奇妙传闻。

――孙坚从洛阳宫殿古井中捞起“传国之玺”,将之据为己有后,决定撤退。也就是说,他准备脱离袁术,另立一派……

天子使用的印章有好几个,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传国之玺”。这个印章可以超越朝代,是作为“中国之主”的证物。

这个传国之玺由秦朝传至汉朝。前汉至后汉的阶段,虽然发生过许多危难,传国之玺还是一直被传承下来。

而前年发生宦官被杀事件时,天子一行人曾经被迫仓促逃离宫殿。传国之玺大概是于那个时候由负责保管的宦官藏到井底的吧?

那是在一片混乱中所做的事情。将国家至宝传国之玺沉到井底――这位宦官后来没有机会将这件事情告诉别人。因为,不幸的是,这人来不及逃出宫殿就被杀。所以,世上无人知道传国之玺被沉到井底。

孙坚发现这件东西,完全出于偶然。

董卓为了掠夺陪葬的金银财宝,曾经大肆挖掘历代诸帝陵墓。他不以烧毁洛阳城为满足,更将所有水井用砂土填平,以使人们无法在此生活。

孙坚好像是很喜欢修缮东西的人。他不但将被挖陵墓全部覆土修复,也挖掘被填之井,好让人们打水使用。

白玉传国之玺就是他于浚井之际发现的,上面刻有“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八个字,用以表示所持者乃天下之主。

“这下子我将成为天子了!”

孙坚为此无比兴奋。

发现这个东西绝对不是偶然,而是天意!

自己是即将成为天子的重要人物,不应老停留在已成一片焦土的洛阳。目前要做的事情是暂行撤退,以便仔细拟订取得天下的计划。

一度攻入洛阳的孙坚复又退兵,董卓则认为是无法守住洛阳,因而退回长安。

迁都后能再据守洛阳达一年以上,董卓对此已甚为满足。

进入长安后的董卓,又大大展现了他的掠夺本领。

――不孝、不忠、不清、不顺者皆杀,其财产悉数没收充公。告密者有所奖励。

他公布了这样的命令。

世上不抵触这个规范的人有几个呢?

实际上,这是致人于罪的借口,董卓的用意在于借此聚敛钱财。

董卓退到西方长安。反董联军也由于粮食告罄,感情不睦,便自然瓦解。

说起感情不睦,盟主袁绍与其异母弟袁术的感情,已到了极为恶劣的地步。袁术以名门袁家之嫡流自居,在他眼里,袁绍虽是兄长,却不是正室之子,他不但放言“袁绍只是侍妾所生的庶子”,甚至说出“袁绍有否袁家血统,值得怀疑”之语。

袁绍以今日的河北省南部为据地,而其后方――即河北省北部――则为公孙瓒割据之地。袁术和公孙瓒结盟,要他突袭乃兄袁绍的背后。

“可恶!”

袁绍大怒而与刘表联手――荆州刺史刘表,正意图接收袁术割据之地。

袁绍对公孙瓒,及袁术对刘表之战,于焉展开。

袁绍与公孙瓒在一个叫界桥的地方会战,结果公孙瓒军大败。

袁术对刘表之战,则成为分别代表双方之部将的战争。刘表命令一个名叫黄祖的将军出击,袁术则命令孙坚应战。

“虽然目前听命于人,但不久之后,我将是对天下发号施令的人……”

孙坚坚信如此。

拥有“传国之玺”的他,日后将即位为天子。他把这件宝物用带子绑住,深藏怀中,刚好紧贴在心房上。由于是白玉制成的东西,所以觉得格外沁凉。这个感觉真好!

刘表军队进入襄阳城内,同时被孙坚包围。刘表麾下部将黄祖突围而出,在外招募兵员。

黄祖企图发动夜袭战。但他的军中已有孙坚的间谍卧底,因此,他的计划陆续为孙坚所知。

“要打就打过来啊!”

布阵周详的孙坚,等待黄祖夜袭过来。这时候,孙坚突然叫甫才十六岁的儿子孙策过来,从怀里取出玉玺,交给他说:“这个东西你佩戴着。”

孙坚这样做,大概是有了如下想法的缘故吧?

“我是受领过汉朝俸禄的人,因此,一旦篡夺汉之天下,一定会被后人批评。可是,由我的儿子篡夺,应该不碍事吧?”

由于事前已被察知,所以黄祖之夜袭归于失败。不过,他只是在作战上失利,最后的结果还是他获胜。

因为,孙坚为流箭所伤阵亡了。

孙坚军队虽在战斗上居于优势,奈何丧失主将。为了服丧,提出休战之议,获得刘表同意。

孙坚之兄长孙贲,率领五万军队回北方去。一支流箭改变了他的命运。

孙坚阵殁于一个叫岘山的山中。流箭射穿他的心脏。倘若依然佩着白玉传国之玺,它或许能发挥挡箭作用吧?

“可恶!吕布!吕布在哪里?”董卓从车厢里探出上半身喊叫。结果,由于慌张,一时身体失去平衡,竟然从马车上滚落地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