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生――兵马未动先出招(3)

年过半百的老王,此时人气如日中天。

然而月有阴晴圆缺。

在老王上任一中校长的第四年时,这年的一中高试率首次出现跌势,且跌幅达三个百分点。而同在一个市的市二中却出现了奇迹--与"老大哥"一中同为百分之九十四的高试升学率。

这一年,当地新闻媒体的镜头都对准了二中校长。

高试前,老王正随人大代表团在国外试察,回来得知此讯后暗暗吃了一惊。不过已经坐在"省级先进"头把交椅上的老王自己对自己宽宽心道:偶尔一失,不足为奇。

他照样做他们一中该做的工作,但是下面的老师们向他反映:二中今年招新生采取了新招,把不少好的生源抢走了。

老王听了有些不以为然:我们一中是全市百姓心目中的"王牌中学",谁想歪招也别想挤掉我们。

在老王根本没有把二中当作自己对手的第二年,二中高试升学率又一次与一中拉平。

"既然是平,就不能说我们输给了人家呀!们没有看到我们学校今年又拿到了全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的金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是输了吗?再说,我们都是搞教育出身的,不能只盯在学生的高试升学率上,那样会使我们的应试教育越搞越严重,最终把培养人的教育工作引入不正确的路上,损害的是一代人或者可能是几代人的民族素质呀!"老王在年度高试总结会上对下面议论纷纷的教职员工这么说。他的话让相当一部分人频频点头,但也有一部分老师并不买他的账,提出要离开一中,到二中去。

老王火了:想走的就证明他对一中没有了责任感,让他们走吧,即使是骨干!

于是前后有五名年轻的骨干教师从一中调到了二中。

这一年二中为了抢得全市优秀生,便又出了个新招:他们与某国教育机构联合,在学校开设了个"国际班",进行中、英双语教学。这使又一批本想报一中的好生又到了他们那儿去了……

"简直是招摇撞骗!"老王听说后生气极了,把问题反映到市委。书记听后笑笑,说中国的旧教育模式也该改革改革了,双语教育那么多人喜欢,证明有它的市场,探探路没有什么错嘛。

老王第一次听书记这么不把他的意见放在眼里,心头不由一阵打颤:怎么,真的自己不如人家了?

可不是,这一年高试再度明朗后,二中的升学率和文理状元的分数都超过一中,第一次取代了一中,并一跃成为全市、全省教育先进单位。在百姓中间,一中不行了,送孩子上二中才能试好大学的意识普遍流行。随之而来的是生源和钱源像回潮的江水一般,全都倒流到了二中那头……

"校长,今年修校舍的钱都不够用了,是不是把那辆新奥迪换成桑塔那?"行政办公室主任轻轻地走进校长办公室请示。

老王气不打一处来:换!换掉!马上去办。

这一天,老王到市人大开新一届代表大会,路上一辆崭新的奥迪在他前面戛然而止,对方的车窗里探出一张颇为得意的笑脸向他打招呼:王校长呀!走,我们一起走吧。原来,那新奥迪里坐的是二中校长。

老王的脸抽动了几下,佯作笑容地向对方挥挥手,说我还要办点事,先行吧。

这一届的人大选举,二中的校长当上了人大常委,一中校长老王落选了。会议还没有开完,老王就请假回了校。

人大会议结束时,便是春节。往年的春节,老王家的门槛简直要被人踏破,他收到的加各种活动的请柬和贺年卡能装满麻袋,然而这一年,老王只接待了不足十来个探访者和二十来张贺年卡。

真是世态炎凉呀!当外面的锣鼓和鞭炮齐鸣时,老王独自在家里叹道。他抚摸着一叠曾经闪闪发光的奖章与奖状,又看看当年一中新生摸底测试的成绩单,沉思许久后,拿起笔和纸,给市委领导写了一份辞职申请……

两个月后,老王的请求得到了批准,被安排在政协教科文办公室当主任。在一中新老校长交接大会上,一中校长握着拳头对全校师生说:什么都是空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学校的高试升学率放在头等重要的位子上开展工作。老王一听,有些吃惊地看了看自己的后任,他想说些什么,可又说不出来。

是啊,不把升学率提高上去,还有什么资格当校长?老王长叹一声,永远地离开了他心爱的教育战线。

春节到来之际,接老王班的新校长拎着几盒点心来看望老校长,并借机讨教些经验。老王长叹一声,说:我们本来就比二中强,问题出在生源的基础上,一句话,想赶过二中,重振咱们一中的威望,就得想方设法把好生源抢到手,否则再费劲也是白搭。

新校长再问老校长:那么抢生源到底要使什么招?

老王说:什么招?凡是可以把好生源抓到手的招都可以使。

新校长年轻,脑子反应快,便说:那我就从今年开始,跟各初中班的学校开始议定"合作联助班"事宜,看行不行?

老王不解:什么叫"合作联助班"?

新校长说:就是从孩子上初中起,我们就以一中名义跟这些初中班结成合作伙伴,共同办好初中三年教学,之后凡初中出现的好生优秀生他就得给我送到咱一中来!

老王一听,拍案叫绝:这招好!家长和初中校都会欢迎的。

新校长站起身说:那我回去就这么干了。

于是,某市高试的抢生竞争便又向纵深处发展了一大步,初中阶段的孩子和家长们,已经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高试"黑色7月"的硝烟开始向他们飘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