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本书中曾反复提到,原本最有能力预见未来的金融界,却总无法认清现实世界的变化,总要等到新力量持续数年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正因如此,那些试图预测未来经济走势的人,才成为决定40 年代和50 年代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使在今天,仍有无数投资者和专业投资顾问坚信,对于一个明智的投资决策而言,其核心就是要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经济。若经济前景看好,则买进股票;反之,则卖掉股票。
很多年前,这样的策略确实比现在更有效。首先,当时的银行体系尚不健全,在银行业出现严重问题导致严重通货膨胀的时候,政府很难提供有力的支持。一旦经济(以及联邦税收收入)跌落到反常的低水平,现有税收体系就会带来严重的通胀性支出。因此,整个社会根本就不敢奢望:当经济出现严重下滑时,政府会当机立断地采取得力措施来扭转颓势。其次,以前的行业基础也极为有限。在当今日趋复杂的经济体系中,很多行业在基本特征方面缺乏必要的联系,而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联系,我们才能保证:即使没有政府的干预,也不会有比以前更严重的经济衰退。有些行业可以充分利用超常的有利条件为实现自身增长创造动力,但大多数行业却只是随波逐流,甚至陷入倒退的旋涡中难以自拔。但从总体上看,这更有利于保持经济稳定。
这些因素意味着,经济萧条对于投资者来说并不像多年之前那么重要。但也并不等于说,了解未来经济走势并不重要。换言之,即使拥有这些信息,也不能保证股票投资就一定能实现超凡的业绩。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我们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1937—1938 年以及1957—1958 年,股市下跌与经济严重衰退曾并肩而行,大多数股票的跌幅均在35% ~50% 之间。但在衰退期结束之后,表现较好的股票马上出现反弹,不久就达到了新高。即使是在史上最严重的暴跌期,也只有一小部分公司破产,或者说是股票跌幅达100% 。事实上在这些公司中,绝大多数企业原本就已负债累累,并且又发行了大量的优先股,因此他们的股票自然也就分文不值了。在经过这次以负债为基础,同时也是迄今为止最疯狂的投机大潮之后,股票大多贬值了80% ~90% 。相比之下,只要对股市历史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当股价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上涨时,很多数字都曾达到不可思议的巅峰水平。和经济衰退相伴出现的35% ~50% 的暂时性下跌相比,绩优股(通常是那些能通过良好的经营使自己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公司)却能实现几倍的增值,并在稳定一段时间之后继续上涨。很多股票在经历了10 年的连续增长之后,居然还能实现了几十倍的增值,而不仅仅是区区的几倍。
正如我在《怎样选择成长股》一书中想表达的思想:不同寻常的杰出管理之所以能创造出不同寻常的非凡股票,这背后肯定有章可循,尽管我们不能总是精确无误,但至少我们总可以找到一定的规律,去选择能给我们带来财富的股票,这就是我们的幸运之处。另外我认为,以往的记录足以告诉我们:在现有的发展态势下,经济尚未达到可以用衰退预测来确定投资决策的地步。在当今高度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影响这些预测的因素太多了。对这些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因素,我们对其中内在联系的了解度还远远不够。正因如此,很多经济学家才会有不同的观点,才会让他们犯下那么多不可理喻的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