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

在股市中,机构投资基本源于以下5 个主要渠道。它们分别是:

◆养老和分红基金(pension and profit-sharing funds);

◆以个人为受益人的信托基金,其中主要以大型银行的信托部为代表;

◆信托投资(investment trust);

◆保险公司;

◆教育及慈善机构,包括资金雄厚的大学进行的大规模交易(sizable transactions)。

60 年代,尽管这些机构投资者对股市的影响绝不亚于我们现在所讨论的通货膨胀,但它却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当投资者日渐深刻地认识到这种新兴力量的重要性时,他们就可以更好地利用这种力量,当然,更重要的在于,避免这种影响带来的破坏性。

简单回顾一下金融史,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在30 年代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股价持续走低。大家都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两点:首先,总体经济始终低水平运行;其次,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对罗斯福政府即将采取的政策感到忧心忡忡。但除此之外,抑制股价上涨的,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这就是美国税法为市场建立起来的金融运行规则。

在30 年代,无论是州所得税还是联邦所得税,虽然它们不像今天这么高,但如果按此前标准衡量,还是具有非常高的水平。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富有股东在去世时,都需要变现很大一部分股票来支付必要的税款。只有在高额所得税严重削弱富人的储蓄能力时,才会出现这种动用原有储蓄的情况(或者说,迫使投资者出售原本会始终持有的股票)。而这个富人阶层恰恰又是最主要的股票投资者。换句话说,在这10 年里,股价始终处于下跌趋势。尽管有些人想购买股票,但和新发行股票以及因财产变现而源源不断形成的大量股票供给相比,它们的新增储蓄却根本无力提供充足的资金。

“二战”后,一股新的巨大力量彻底扭转了这种供需失衡。这就是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当然,机构投资行为并非起源于这一时期。多年以来,私人及银行托管、保险公司以及学校和慈善机构一直持有大量股票。此外,尽管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大量信托投资基金的存在,依然是不可忽视的事实。但几种新兴力量也对股市的某些领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最先出现的,就是公众对股票具有投资保值的认可度直线上升。这就导致专业托管人以及教育和慈善性机构投资于股票的资产总额显著增长。与此同时,这又进一步推动了保险公司股票投资的发展,并且为股票的开放式信托投资实现实质性增长,以及股票的养老金和利润共享基金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从财务角度上说,这些养老和分红基金的稳定增长,最有意义的一个方面在于,它们将为股票投资提供一个全新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储蓄来源。正常情况下最不易成为股票投资者的工厂工人,还有低收入的办公室职员,也会把口袋里的资金慷慨大方地扔进股市。同样,越来越多的信托投资销售人员,也意识到这部分人群能给他们带来的利润。而在以前,这些人几乎从来就没想过,要把自己的储蓄变成股票。因此,这个一直习惯于把储蓄变成其他类型资产的群体,又进一步增加了对股票的需求。

简而言之,在整个50 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构投资已日渐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它大大抵消了战前高额财产税和收入所得税对股价的抑制作用。正如我们反复强调的那样,与个人投资者同等金额的投资相比,这些机构投资者的买进行为对股价的作用更为显著。这是因为,即使大多数新买进的股票未能形成永久性投资,但至少会成为长期性投资(尽管投资可能会在不同股票之间出现转换)。机构投资不太可能像个人投资那样,出现频繁转手的现象。于是,股票的供给总量不断减少。只有投资者对股票之间内在价值的基本观念出现明显变化时,才可能导致这种股票中的绝大部分回流市场。这种基本观念上的变化往往极为缓慢(并且在股票有目前这样的较高价格时),因此,只有在若干年后,基本条件的变化才会导致投资者对该股票的总体认识发生改变。

没有人能确切知道,随着50 年代的逐渐推进,怎样来定量测算这些机构投资者到底会买进多少股票。当然毫无疑问的是,通过随机收集的几个数字,就足以显示出这种力量的巨大作用。恒康人寿保险公司(John Hancock Life Insurance Company)总裁拜伦·埃利奥特(Byron K. Elliott )在洛杉矶的一次讲话中预测,到1960 年年底,私人养老基金总额将比1940 年增加20% ,达到480 亿美元。同年7 月,麻省理工学院工业管理专业的金融学助教维克托·安德鲁斯(Victor L. Andrews)在美国劳工部出版的《劳工评论月刊》(Monthly Labor Review )上著文指出,养老金计划信托基金持有的股票占总资产的比例,已经从1951 年的12% 增加到1958 年的27% 。同月,《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刊登的报道也谈到,美国银行家协会通过科学抽样,进行了一次“比以往更为可靠”的全国性调查,该次调查认为,在美国银行以个人信托账户持有的全部资产中,有大约306.64 亿美元,或者说是61.7% 的资金被投资于股票。1959 年11 月,波士顿基金(Boston Fund,位于美国波士顿的一家共同基金管理公司。——译者注)的调查指出,1959 年6 月30 日,68 家学校和大学持有的股票总额达到约39.12 亿美元,占全部资产总额的56.6% ,而之前的这个数字还只有51.7% 。尽管从传统意义说,人寿保险公司在股票投资者中一直不被人重视,但它们现在似乎也开始涉足这一潮流。最近,大型人寿保险公司——公平人寿保险公司(Equitable Life )总裁詹姆斯·奥茨(James F. Oates )指出,尽管该公司的股票投资在目前96 亿美元投资组合中占有的比例相对较小,但公司计划在未来10 内,以每年递增4 000 万美元的幅度增持股票。近期,《华尔街日报》又陆续载文,介绍了人寿保险公司增持股票的趋势对股市的潜在影响,这些调查表明,在公平人寿保险公司的全部资产中,只有不到0.4% 的资产为股票,而美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Metropolitan )的这一数字还不到0.2%,英国保诚集团(Prudential )不到2.3% ,纽约人寿保险公司(New York Life )为3.1% ,恒康人寿保险公司为5% 。

与此类似的是,据国家投资公司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vestment Companies )估计,1959 年,投资者买进共同基金达到23 亿美元,而1958 年却只有16 亿美元。该协会还指出,考虑到1958 年和1959 年的共同基金分别赎回5.11 亿美元和7.8 亿美元,因此,1958 年和1959 年形成新投资的现金来源还要分别增加11 亿美元和18 亿美元。按照这些估计,信托投资基金似乎可以从市场中吸收市值超过10 亿美元的股票,并把这部分股票放到自己的投资组合中。

纽约证券交易所最近进行的研究,或许也可以说明这些趋势。该项研究显示,到1959 年底,机构投资者买进的上市公司股票达到510 亿美元,占股票总市值的16.6% 。而按10 年前的研究,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只有95 亿美元,占总市值的12.4% 。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