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仙芝临危受命
公元7~9世纪间,唐与吐蕃和战无常。开元年间,唐朝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开元盛世“。随着大唐帝国的兴起,几乎同一时期青藏高原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吐蕃帝国也逐渐兴起,吐蕃对安西四镇的繁荣垂涎欲滴,公元670年,吐蕃对安西都护府发动了第一次攻击,开始与唐朝争夺西域。此后,唐朝与吐蕃在这一地区进行了你争我夺的拉锯战。
大唐的天可汗制度一直护卫着西域各国的平安,西域各国也定期向大唐朝贡,吐蕃可算得上是大唐为数不多的敌人之一。吐蕃为了控制小勃律国(今克什米尔西北部),进而控制西域各国,决定采取和亲政策。于是,吐蕃赞普把公主嫁给了小勃律王为妻。小勃律国本来是大唐的附属国,现在由于与吐蕃联姻,倒向了吐蕃一边。而小勃律地处西域要冲,是西域诸国向唐朝进贡的必经之地,这个通道一被堵死,西北二十多个小国也都跟着臣服了吐蕃,停止了对大唐的朝贡。唐朝当然不会就此放任,于是唐玄宗先后派出田仁琬、盖嘉运以及夫蒙灵察几员大将讨伐小勃律。但由于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加上吐蕃重兵驻扎于此,唐军三次讨伐都无功而返。玄宗的面子有点儿挂不住了,他急于寻找良将来帮他重树威信。可是,该用的人都用过了,还能派谁去呢?这时,他想到了一个人——高仙芝。
高仙芝本是高丽人,出身于将门之家。他的父亲高舍鸡在河西(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从军,虽然军功显赫,官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却一直穿着代表奴隶身份的袜子,直到高仙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高氏这才脱离奴隶身份,迈入军事贵族的行列。高仙芝身材高大,姿容俊美,精通骑射,骁勇善战。少年时随父至安西,因有功授游击将军。他先后跟随安西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转战于天山南北,也许是因为太年轻,他并没有受到这两人的重用。等到夫蒙灵察任安西节度使时,他督兵攻灭黄姓突骑施,斩莫贺达干,得到特别提拔,从此开始平步青云,很快转任焉耆守使。到了开元末,即升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年仅二十多岁,高仙芝就已成为仅次于安西主将、总揽安西四镇兵权的副将了,这在整个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儿子才二十多岁就跟打了一辈子仗的老爷子同列为将军,高舍鸡却还因为儿子的”儒缓“,恐其不能自守军功而忧心忡忡。然而事实证明,高仙芝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一生转战南北,叱咤风云,成为大唐西域的守护神。
远征小勃律
在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任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步骑一万进行数千里的远征。
当时步兵皆有私马相随,这就意味着这一万人可看作一万骑兵,当时唐朝军队的强盛由此可见一斑。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发,十五天后到达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又经十余日到达握瑟德(今新疆巴楚),再经十余日到达疏勒(今新疆喀什),转而向南,历经二十余日,到达葱岭守捉(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又行二十余日到达播密川(今阿富汗瓦汉附近),再行二十余日到达特勒满川(今瓦汉河),逼近吐蕃边境上的军事要塞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至此,高仙芝一路马不停蹄,跋山涉水,已经行军百余日。
此时,为了加快行军速度,精通兵法的高仙芝决定兵分三路——赵崇玼自北谷道进军,贾崇瓘自赤佛道进军,高仙芝和太监边令诚统率中军从护密国进军,并约定夏历七月十三日辰时在吐蕃连云堡(小勃律西北部)前会合。连云堡南面依山,北临婆勒川。堡内有兵千余人驻守,城南又因山为栅,栅内有九千多兵士据守,是易守难攻的险关。
唐军在夜色掩映下快速渡河,并在天大亮之前突然出现在连云堡前。高仙芝选猛将李嗣业和田珍为左右陌刀将,率士卒展开猛攻,并下达了死命令,中午之前必须拿下连云堡。在激烈的攻防战中,唐军表现勇猛,势不可当,斩五千人,活捉千人,获得战马千余匹,衣资器甲数以万计,这就是历史上的葱岭连云堡战役。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吐蕃在小勃律设的屏障就这样被高仙芝拔除了。高仙芝决定一鼓作气,继续乘胜追击吐蕃军,向坦驹岭进逼。坦驹岭山口海拔4688米,是兴都库什山脉著名的险峻山口之一。登临山口,必须沿冰川而上,别无他途。然而此时,太监边令诚看着一望无际的冰川,心生怯意,畏惧不前,高仙芝只好让他和普通士卒三千人留守连云堡,自己率领精锐部队继续深入。
为了解除士兵们的后顾之忧,高仙芝派遣了二十多人先行下山,扮成阿弩越人前来迎接唐军,还说已经派人把印度河上连接大勃律的藤桥斩断了,这样吐蕃援军就无法增援小勃律了。士兵们果然信以为真,就高高兴兴下山了。
过了三天,阿弩越城的守军果然来投降了,这使得唐军及时得到了休息。第二天,高仙芝预先派了将军席元庆率领一千精骑打头阵,谎称借道小勃律国,去攻打大勃律国,想以此来稳定小勃律君臣,防止其逃跑。席元庆还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诏书、绸缎等物件安抚他们,却伺机把他们都上了绑绳。小勃律国的众大臣多被唐军俘获,小勃律王和他的妻子吐蕃公主逃进了石窟,一时间难以找到。高仙芝命令处斩那些一心一意忠于吐蕃的首领,又急命席元庆快马加鞭,赶到离孽多城六十里的地方,砍断了吐蕃通往小勃律国的藤桥。这边刚砍完,那边吐蕃援军也正好赶到,但也只能徒唤奈何。吐蕃军丧失了良机,因为即使修好藤桥杀将过来,起码也要花一年的工夫。这下,小勃律国王心中仅存的希望也彻底破灭了,他明白再作抵抗也是无济于事,便带着吐蕃公主一起出来投降,小勃律至此被灭。
随后,高仙芝挑选王族中的”亲唐分子“为新国王,还在当地招募了几千士卒,防御吐蕃人的进攻。至此,高仙芝终于完成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达到了劳师远征的目的。唐军也夺回了克什米尔以西和以北的控制权,”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后来,近代考古学家、地理学家、英国人斯坦因曾两次勘察高仙芝的行军路线,经过了当时大唐军队渡过的大谷冰川之后,深深赞叹大唐王朝的军事家之伟大,评论曰:”数目不少的军队,行经帕米尔和兴都库什,在历史上为第一次,高山插天,又缺乏给养,不知道当时如何维持军队的供应?即令现代的参谋本部,亦将束手无策。“又叹道:”中国这一位勇敢的将军,行军所经,惊险困难,比起欧洲名将汉尼拔、拿破仑、苏沃洛夫之跨越阿尔卑斯山,真不知超过若干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