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沙飞意气豪:统一西域(1) 

突厥的兴起

在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的西北有一座大山,叫博格达山,属于东部天山山脉的一支。很久以前,在这座山的山间盆地里生活着一个母系氏族部落。部落里有位女性,一共生养了十个儿子。其中有一个以阿史那为姓氏,最为贤能,后来成为这个部落的首领。

历史发展到北魏时期,这个部落在首领带领下走出了世代居住的盆地,迁居到金山(即今天新疆阿尔泰山)南麓。因为金山的形状像一个”兜鍪“,即武士的头盔,而当地人称兜鍪为”突厥“,所以阿史那部落以突厥为名,并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在此后的数十年中,这个以战士头盔作为自己名字的民族,开始了一系列的扩张。在公元6世纪中叶,突厥竟建成了一个比古代匈奴的疆域更加辽阔、规模空前的游牧汗国。

然而,由于游牧经济的分散性、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再加上内部纷争不断,貌似庞大的突厥汗国很快就走向了分裂。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突厥汗国以金山为界,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金山以东为东突厥,金山以西为西突厥。

白马盟誓

隋朝末年,隋炀帝昏庸暴虐,中原大乱,群雄并起。而当此之时,北方的东突厥却国力日盛。为了寻求外援,各地割据势力纷纷向东突厥称臣纳贡,即使后来的唐高祖李渊当时也不得不向其送礼,以求得支持。

但东突厥颉利可汗自恃有功,根本瞧不起这个即将在中原大地建立盛世王朝的开国之君。因此每次长安来的使者来朝,颉利可汗总是十分傲慢,他甚至不断地写信向唐王朝索要财物。迫于当时尚未统一中原,李渊对于东突厥的这些要求极为宽容。而颉利可汗则更是有恃无恐,到后来则直接向唐朝边境发动进攻,不断地抢掠百姓。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夏历六月,玄武门之变发生。八月,李渊将帝位传于李世民,是为唐太宗。趁着唐朝中央发生重大变故的动荡时机,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亲率十余万骑兵长驱直入,进抵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离长安仅二十公里。

这时距离李世民登基才刚刚20天。李世民临危不惧,先是只带了高士廉、房玄龄、周范等五人假装在渭河岸边骑马,隔着渭水,大声斥责颉利可汗违背盟约,领兵犯境。很快,唐军大队人马赶到。颉利可汗见唐军阵势严整,又见李世民气定神闲,认定唐军已做好决战准备,再一想自己孤军深入又无后援,易遭围攻,于是马上派人议和。李世民当即应允,并许以金帛财物。于是,在渭水便桥上,李世民与颉利可汗杀白马盟誓。此后,颉利领兵退去。

短短数日,李世民巧用计谋,不战而退人之兵,既让百姓免受刀兵之苦,又暂时结盟突厥,为唐朝赢得了与民休息、恢复国力的时间。

不过,这次事件对李世民震动极大,使他清楚结盟只是权宜之计,突厥反复无常,根本不足为信。他下决心,一定要彻底战胜突厥。此后,他加紧备战,甚至亲自示范练兵,再加上励精图治,唐朝国力日升,逐渐具备了反击的实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