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舍不得离开一汽啊”

人生别离本是常情,可当基列夫即将离开一汽回到自己的祖国时,每个与他有过接触和交往的人,内心都久久不能平静。

短短三年半,在全国人民的支持和苏联同志的援助下,经过艰苦奋斗,一汽终于正式建成投产了。在这个初尝胜利之果欢欣鼓舞的美好时刻,基列夫却即将离开这片他所热爱的土地,大家的内心怎能不激动、不留恋呢!

回国前几天,由江泽民同志陪同,基列夫用了几天时间,到一汽动力系统所属各单位一一告别。现已80岁高龄的潘家力高级工程师,还清楚记得1957年9月的一天,基列夫来到热工实验室与她握手告别时的情景。基列夫专家心情激动,依依不舍,眼泪禁不住地流下来:“我也不知道今后能不能再来中国,我真是舍不得离开长春汽车厂啊……”

曾经与基列夫并肩工作的一汽人也舍不得离开他。临行前几天,动力处的各个站房都要请他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与共同战斗的朋友们留个影。他都毫不犹豫地一一答应了。在热电站、在配电间、在煤气发生站、在氧气站……都留下了一帧帧令人难忘、令人珍惜的回忆。

两年前曾得到基列夫帮助过的人们——第一机电安装公司四工区的工人师傅、技术员,簇拥着他来到一汽中央大道上,与他合影留念。正是在这里,他们共同接驳了电力系统的第一个电缆接头,共同焊接了同一根热力管道,填埋了同一段煤气坑道。有一个小组的工人师傅还带来了自己的家属,请基列夫抱着孩子一起拍合家欢。在他们的心中,他不是外国人,而是家里人。

基列夫也像和家人在一起那样,邀请安装公司的工友们到长春市内的胜利公园游园。在公园里与大家合影时,基列夫专门请两个年轻的技术员和他单独照上一张。他解释说,自己很喜欢这两个来自上海的小伙子,尽管他们从学校毕业不久,但都虚心好学,技术上进步很快。应该说,在平时工作中,基列夫对他们的要求是很严格的,甚至有些严厉。但是相处三年下来,他们却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基列夫和蔼可亲的一面,从他身上不但学到了技术,也学到了工作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

1957年9月底的一天,基列夫依依不舍地离开长春,离开了他工作和生活三年多的孟家屯。离厂时,一汽赠送给他一件“翠叶白菜”玉雕及一幅“一汽厂全景”刺绣。他特别喜欢这幅刺绣,回国后一直挂在住所的客厅里,这让他时刻感到了一汽的陪伴。

动力处及与他共事过的朋友们也都分别送了纪念品。令人感动的是江泽民同志除了以个人名义送了一件礼物外,特地送他一张两个儿子合影的两寸小照片,当时大儿子江绵恒5岁,小儿子江绵康2岁,照片背面用俄文写着“送给基列夫同志留作纪念。江泽民,1957年9月于长春”。这张小照片后来成了基列夫一生珍藏的“信物”。1989年当他再访中国时,还随身带来了这张已微微泛黄的照片。

告别的时刻到了。到火车站送行的有四五十人,许多是动力系统的干部、技术人员及工人师傅,其中不少是自发赶来的。当他最后一次与大家合影,最后一次握手拥抱时,这位刚硬倔强的专家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列车开动了。月台上,送行的人们不停地向他挥手,基列夫在火车车厢门前不停地向外招手,在泪水里凝望渐渐远去的朋友们:“再见!”

谁想到,这轻轻的一声再见,竟能挥别出几十年的岁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