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翻译的日记(1)

1954年1月,刚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毕业半年的刘人伟冒着大雪,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一汽厂领导办公室。在那里,他见到了一位外表严肃的中年外国?。“这位是苏联动力专家基列夫同志,”厂领导告诉刘人伟,“今后就由你担任基列夫专家的翻译。”

也许当时对于刘人伟来说,这一天不过是一项新工作的开始,就像他以后还将从事许多其他工作那样。但这个刚刚20岁的年轻人当然不会想到,从这一天起,他与眼前这位苏联专家的友谊将走过近半个世纪的岁月,跨越数千公里的距离。

外语院校的毕业生做动力专家的翻译,无疑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刘人伟不是理工科出身,没有动力学的专业知识,很多专业性的术语在学校里也从来没有接触过。哪怕是直接看中文的专业文章,他都半通不通,更不?说还要做口译了。然而,动力工作成天与电气、煤气、氧气打交道,危险性大、安全要求很高,翻译上哪怕出一点点错误,轻则发生事故,重则酿成大祸。因此,翻译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要特别认真仔细,切忌不懂装懂。

在一起工作的日子里,基列夫从一开始就对刘人伟严格要求。对刘人伟听不懂的技术问题,他会耐心地一遍又一遍作说明,直到他认为刘人伟完全理解后,才让刘一段一段地翻译给中方人员听,以确保意思转述无误。另外,基列夫一有空就给刘人伟讲一些技术知识,还要求他向动力处的技术人员借来技术书籍,利用晚上加班学习。在基列?的培养帮助下,经过整整一年工夫,刘人伟逐步适应了所承担的翻译工作。

随着业务工作的逐步熟悉,口译能力的不断提高,年轻的刘人伟开始流露出一点骄傲自满的情绪,翻译时的态度也不像以前那么虚心了。基列夫发现这些苗头后,毫不客气地对刘人伟说:“翻译工作一定要谦虚谨慎,绝对不能把自己的情绪掺杂进去,一定要如实地把我的意思完整地翻译过去。没弄明白就不准翻译,我可以多说几遍嘛!”

有一次,刘人伟在翻译中又犯了不谦虚的毛病。基列夫有点生气,语气很重地说道:“如果你再不改正,干脆就回家去吧,我不要你做我的?译了。”他这种毫不留情面的作风使刘人伟十分惊讶,心里受到极大震动。

实际上,基列夫打心底里还是很喜欢刘人伟的。几年来的日日夜夜,刘人伟在工作上跟前跟后,与自己同甘共苦,工作态度十分积极,没有丝毫怨言。正因如此,基列夫才会对刘人伟表现出来的缺点十分在意,希望小伙子能够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基列夫的熏陶影响和帮助培养下,刘人伟的政治思想进步很快。1956年,刘人伟被选为全厂和长春市的先进工作者,出席了长春市第一届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基列夫得知这个喜讯后,高兴?握着刘人伟的手说:“祝贺你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今天起我们都是布尔什维克了,今后我要对你提出更多、更严格的要求!”

那一天,刘人伟在日记中写道:“10月15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第一汽车厂开工典礼在这一天正式开始了。这是我多么盼望的日子!我内心里不仅为开工而高兴,而且也为自己在政治上向前迈进了一步,走上新的征程而感到幸福!开工后,我应当全面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包括政治和业务。今天,基列夫问我:‘你今后打算做什么呢?年轻的共产党员!如果你没有什么目标,那就糟了,行动也就不明确了。’这一问,对我的启发是很大的。同时,我在党组织面前也已经表示过,我一定要定出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来……”

1956年10月22日,基列夫去检查煤气站,在弱电车间整流器的安装位置问题上与一位中国工程师产生了意见分歧。这位工程师认为这个问题不会产生什么不良影响,大可不必返工。但倔强的基列夫坚持要求返工。这时,刘人伟对基列夫所提的要求也有些想不通,心里有点赞同中国工程师的意见,在翻译语气中也流露出了相应情绪。基列夫察觉出来后,就批评了刘人伟。从后来实际情况看,基列夫当时的意见是对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