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个子,大专家(3)

1955年10月,一汽建设工地进入电缆敷设工程的攻坚阶段,长春的冬季即将到来,敷设电缆沟绝大部分已经挖好,电缆材料也已齐备,推进“三通”中的通工程迫在眉睫。10月12日,吉林省人民广播电台播报,近期当地气温可能降至零下。完成“三通”任务就更加紧迫了。13日下午,负责这项工程任务的安装公司动员科室职工300多人全体前往一汽工地义务劳动,支援电缆敷设工程。施工现场,有的抬沙,有的运砖,有的填土,有的打夯。填土时如果发现电缆沟里有碎砖石块,就要一点点清理干净。那天正逢雨夹雪,汗水和雨水淋湿了大家的衣服,但大家全然不顾。一名职工突然间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小个子身影。

“苏联专家也来加入我们的义务劳动啦!”

“是基列夫同志。”

听说安装公司义务劳动,基列夫也赶来了,他在人群中一边挥锹,一边指导填土。不一会儿,他全身就被淋湿了,一名职工拿来雨披给他披上,他抹一把脸上的雨水,抬头说了一声“谢谢”,又接着干起来。

在电缆敷设工程中,安装工人大都是年轻人,技术员也都刚刚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安装工程非常生疏。在基列夫心中,这些新中国的第一代年轻人是中国的生力军,代表着中国的未来,他决心好好培养他们。每次开工前,基列夫都会向他们强调,必须高度重视质量问题。他说:“电缆等于汽车厂的血脉,血脉一旦出毛病,就会影响到全身。国家建设需要一批技术熟练的工人,希望大家学好本领。”

不论是酷暑寒冬,还是风雨晨昏,基列夫都会手把手地教他们。

一位叫倪顺林的工人师傅,是基列夫在现场指导培养出的技术骨干之一。他后来光荣地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还特地从北京为基列夫带回了礼物。在电缆敷设工程结束与基列夫告别前,倪师傅给基列夫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当我来到汽车厂时,我还是一个技术不熟练的工人,但这一年来,我就好像一颗种子,在祖国的土壤里、在您的灌溉及栽培下,开花结果了。今天我已是个熟练的电缆工了。我感谢您,我今后一定把您教的技术用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去。”

倪师傅朴实的话语,代表了在基列夫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一批年轻人的心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