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来到一汽的苏联专家(1)

基列夫是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的一名工程师、动力专家。1949年秋天的一个早晨,基列夫正准备出门上班,忽然听到电台里传来一条新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了。“这真是美好的一天呀!我们又多了一位盟友。祝福你,新中国!”基列夫喃喃低语道。他没有料到不久后,他将与中国——这个东方的伟大国家结下终身难忘的感情。

那时的基列夫也许更不知道,中国的民族工业在历经连年战火后几近崩溃,新中国百业待兴。统计数据显示,1949年全中国工业企业只有100多亿元的固定资产,生产技术落后,现代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原始的采掘业和工场手工业占到工业结构的40%以上;工业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比例接近1∶3。可以说,当时中国工业完全是一穷二白。20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主席在筹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主席即前往苏联访问。1949年12月21日,刚刚到达莫斯科的毛泽东主席参观了斯大林汽车厂。当看到该厂一辆接一辆的汽车驶下装配线时,他对随行的人员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工厂。”

基列夫就在毛泽东主席所说的“大工厂”里工作。斯大林汽车厂的前身叫“阿模”(AMO),始建于1915年。十月革命后,这个厂成为国有企业,并于1924年11月7日十月革命节这一天制造出10辆载货汽车。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阿模工厂经过了大规模技术改造,到1931年,年产汽车2.5万辆,并正式更名为斯大林汽车厂。1937年,该厂年产量已达6万辆。此后,该厂虽遭战争的破坏,但重建后获得了更大发展,成为苏联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在当时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该厂后来又以第一任厂长的名字命名为利哈乔夫汽车厂。

1950年1月,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会谈,最终商定由苏联援助中国建设156个重点工业项目,其中包括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载货汽车制造厂。斯大林说:“汽车厂代表着现代化、机械化工业的最高水平。你们建设一个汽车厂就可以带动整个机械工业和钢铁、化工、建筑等其他行业的发展。”苏方表示,将比照斯大林汽车厂的规模援建中国汽车厂——斯大林汽车厂有什么设备,援助中国汽车厂就有什么设备;斯大林汽车厂有什么样的水平,援助中国汽车厂就有什么样的水平。为此,苏联政府确定给中国3亿美元和5亿卢布的长期贷款。

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和反复比较之后,党中央决定将苏联援建的汽车厂厂址设在吉林省长春市,厂名定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央财经委员会最初规划用四年时间完成建厂工作。斯大林高度重视苏联援建的一汽项目,并建议中国政府集中力量,用三年时间实现投产。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经过认真讨论后认为,尽管面临的困难很多,但只要发动起全国力量,就可以提前一年完成建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