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尽兴处――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1)

自有尽兴处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唐朝时佛道盛行,入世为官和隐逸山野,均为平常选择,无可厚非。很多隐者并不是因为仕途受挫,不得已而选择隐逸。放归山林,与鸟兽同乐,只是源于性情喜好,听从于生命本身的召唤,自发寻求与天地相融的举措:“夫以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

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生在开元年间的诗人邱为,在深山苦读时,是结交了不少世外高人的。诗人闲暇之时,结伴交游,着实沾染了不少旷达之风。《寻西山隐者不遇》便是明证。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是点出诗人要拜访的隐者所居何处。数词“三十里”,用得甚妙。首先,茅茨在山顶,三十里写出山势的陡峭,自然交通不便。能在如此深山里居住的人,已然不是市井俗物。其次,三十里不是确数,山脚到山顶的详细距离,没人丈量过,而且也没有具体写出的必要。诗人用一个虚指,点出路途遥远,仿佛是云泥之遥,为诗人探访的艰辛,做了个衬笔。能让邱为攀援几十里的人,肯定有足够的能力让诗人在探访之前兴致高昂。

但是这个兴致还是落空了。友人不在。而且“扣关无僮仆”。让人好生失望。想来主人应该乘柴车出行,或者赴秋水边垂钓去了吧。差池,原义是参差不齐。这里指彼此错过。诗人风尘仆仆黾勉赶来,肯定是想和友人煮酒谈天的。这番落空,说没有失望,肯定是假的。

不过若只计较这小小失落,邱为还只能算被凡尘蒙心的一介俗客。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当他宕开笔触之后,这首诗就摇身一变,晋身一流境界了。

“草色新雨中”四句,由叙事变成写景。笔法很是清新灵动。新雨后的草色,被风轻抚过的竹林,声色皆备。是有着“空山新雨后”的清新的。诗人进山访友,虽然无法喜相逢,但能够得到自然的熏陶洗涤,舒展了胸怀,不失为一件幸事。“荡心耳”,这里化用了“许由洗耳”的典故。意在强调诗人精神的收获,已经有了高人的风骨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