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放歌行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2)

曾几何时,这区区千里之遥,让李白走得好生辛苦。

由蜀入关,是横亘着万重山的。路途之苦,李白早就了然于胸。“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李白好不容易出了蜀道,进入阙城,以为就此可以平步青云时,“无奈宫中妒杀人”,又只得重归蜀道,投身无常,侧身咨嗟。

但是今天是大不同的。

欢喜的诗人,根本不打算掩饰自己的烂漫。“两岸猿声啼不住”,在诗人的耳中,猿声竟变成了美妙的进行曲。《水经注》有云:“……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九绝。”可见三峡猿声,是极其悲哀的。历来有“猿鸣三声泪沾裳”的说法。可是――你说猿声是悲,我道其实是喜。――李白就这样摆出一副“你奈我何”的样子微笑着。似乎还打算随时和你争辩起来。

也就是在这小小错愕的瞬间,李白的轻舟已顺流而下,漂过了万重高山。这种电光石火的迅速,夹杂着空灵飞动、俊利飒爽,是很能体现诗人独特的功力的。人逢喜事,不免忘形轻狂。投注笔端时,稍不注意就会显得咄咄逼人,不可一世。面对飞快掠过的群山,李白不是把自己凌驾于自然的山水,一味强抒胸襟,而是把精神力放在“轻舟”上,避重就轻般地把自己融化在自然里了。

于是,当那叶载满李白喜悦的扁舟,在三峡雄奇的景色中徜徉而过时,人们凝视的目光,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