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如繁花――杜秋娘《金缕衣》(2)

一直以来,中国女人被无数教条捆绑着,哪怕只是稍微一动,便身陷雷池。侥幸进入史册的女人形象,却反过来更加束缚着芸芸女性。孟光举案齐眉,是为了教育妻子永远尊敬丈夫。缇萦上书救父,那是教育女儿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孝顺父母。令女断鼻割耳,则是把贞节烈妇的形象告知天下……似乎只要是女人,就一定是端坐家中,相夫教子,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她将拥有所有人类的美德和慈爱,惟独不能有“可耻”的情欲,更别说像杜秋娘这样在《金缕衣》里大胆的挑逗了。

“食色性也”,两情相悦自然是人间美事。不过,在男权社会,女人玩弄情欲,或者想靠着性的吸引爬上高位,无疑是玩火。因为哪怕是在封建社会里最开放的时代,男尊女卑曾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的颠覆过的唐代,漂亮女人也逃不开身为玩物的宿命。美貌如杨玉环又如何?一个曾让当时全世界最有权势的男人拜倒在自己裙下,沉鱼落雁的绝代美人,最终还不是在马嵬坡做了动荡时局的替死鬼?

杜秋娘走的是同等性质的路。李·在与唐宪宗的战争中,兵败身亡。秋娘以罪奴身份入宫,却不失时机地在唐宪宗面前演唱《金缕衣》,“从教弄酒春衫·,别有风流上眼波”,宪宗被深深打动,很快沉醉在杜秋娘的温柔乡里,不久即封秋娘为秋妃。宰相李吉普曾劝宪宗再选天下美女补充后宫,岂知宪宗说:“我有一秋妃足矣!”可见当时的秋娘真的是集千般宠爱于一身了。

不仅如此,杜秋娘还在宪宗的专宠下不遗余力地干预朝政。这样的行为,在宪宗没有身故之前是没有人敢站出来指责的。唐宪宗死后,杜秋娘也还可以趁着先帝的余威,对唐穆宗指手画脚。到了敬宗、文宗,已经没有杜秋娘说话的地方了。直到这个时候,杜秋娘依然不甘寂寞,想发动政变扶持自己养育大的漳王李凑成为帝王。当年杜秋娘的起家,不过是因为博得了男人们的宠爱和玩赏。她想获得最高权力或许没有错,错的是她无法明白她自己的真正地位。想想吧,在那血雨腥风的宫廷内,怎么可能让一个年老色衰文物级的女人得到天下?――政变最终失败了,杜秋娘被消籍为民,在一个被世人遗忘的角落里,了此残生。

在生命的尽头,她还会时常想起那首几乎决定了她整个人生的《金缕衣》吗?会想起曾经从自己明眸皓齿的口中流出的那些字正腔圆的唱腔吗?在最后的最后,她会懂得自己曾经的那些璀璨一时的挣扎,仅仅只能成为绚丽的悲剧吗?但愿她不懂。永永远远的不要懂得,才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