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船明月——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2)

后两句诗,韦庄写的更为真挚动人。那股还没有完全湮灭的唐代特有的风采,在这句诗中展露的近乎可爱。

横亘在中日两国中间的大海,在古代,一向是航海人的噩梦。潜流、风暴多如牛毛,鉴真东渡时,有一次在海上突遇风暴,漂流十几天后才找到陆地,几乎断水断粮,鉴真也在这次失败中双眼失明。对于众多遣唐使来说,每一次来访都是一次生死历练,能活着回去的,会立刻得到天皇的册封。罹难者,则享有英雄般的葬礼。

虽说晚唐航海有所进步,船家多用小船来往,缩短了航行时间,降低了出事几率。但毕竟还是非常危险的。韦庄对这种情况不可能不心知肚明。所以他耍了个小小狡黠――此去与师谁共到?先把“到”的大前提给确立了。别人回答时往往只会注意“与谁共到”而已。小小一个言辞技巧,就送得一片吉祥如意。唐朝沿袭而来的大方好客,也被不自觉的彰显出来,何乐而不为呢?

“一船明月一帆风。”――真是一片好风景啊。不但回答了前句提出的与谁共到的问题,而且暗藏玄机:可以看见明月的日子,肯定是晴空万里的好天气。能够扬帆而行的日子,必定不会有狂风暴雨。这种祝福不像“折柳相送泪眼依依”那样直白,而是多了些“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豪爽和浪漫。

虽然诗人知道此地一别,相见遥遥无期,甚至很有可能在两人的有生之年,都只能望海兴叹,但是很显然诗人并没有过多表露出伤心和愁苦。这种谦谦君子般的内敛,更接近坚毅、坚强,不仅让人感到温暖,也让中日之间的大海为之久久动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