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暂时掌握的情况判断,中国“夏商周”的起源主要来自中东红海两岸。家谱可以参考我的《向东》一书,与今天中东国家的对应则基本如下:夏朝发源地在沙特阿拉伯,周朝的发源地与红海南段的“萨巴王国”或“所罗门王朝”有关。商朝可能与以上两者都有一定的关联,但我更倾向于它同时是一个与“商业”有着特殊联系的王朝,“商”这个称谓可能并没有其他的高深来源,仅只因为“商业”。①
以上区域由于当时在古埃及帝国的边缘,深受古埃及文明影响,从语言文字到政治宗教,皆可参照古埃及的历史进行中国“三代”研究。舍博就约,中华文明假如主要指“夏商周”开创的文明,基本上可以说中国文明属于“埃及文明板块”。但由于阿拉伯半岛夹在“两河流域”和埃及之间,所以来自红海的中国文明实际上兼具以上两大文明的特点,但埃及文明为多,因为埃及直接面临红海。中国文明整体有明显的红海特点。
夏商周应该是一个善水民族,所以确定中国地区的“西来”陆路成立之外,东部的海路也是重要的通道,尤其是商朝来自沿海山东更说明了这一点。
从民族构成看,“夏朝”可以描述为希伯来人后代,也属于一般所谓的早期阿拉伯人,具体为夏甲与亚伯拉罕之后。“商朝”与“夏朝”有所不同,其父系依然为亚伯拉罕,但母系可考虑为《圣经》中以撒后代。该王朝与阿拉伯南部地区的“麦因王国”有关,其成分除了以撒后代之外,还有挪亚支系的“盖哈坦”人。以上两朝全部为挪亚之后闪族人,与今天的以色列人共祖但不同族。中国“周朝”主要建立者为3000年前曼德海峡两边的也门人与埃塞俄比亚犹太人,估计人种上多有黑人。
综合看,中华文明为挪亚子孙所建。中国地区的部分神话传说应该来自中东。所谓中国人为“女娲”后代可能为一讹传,“女娲”(Nüwa②)实为“挪亚”(Noah);换句话说“女娲”不是个女人,是个男性祖先。并且中国这一传说应该是捏合了亚当与挪亚的事迹最后合二为一。其中的“七崇拜”痕迹明显提示了西方《圣经》的根系。
我曾经推论的“远古战争中长期杀男留女的混血结果”使今天的人们更接近于中国“三代”之前的土著,后来中国人无论是什么种族实际上都会很快湮没于最古老的居民之中,因为他们数量最大。我最近还找到一个人类学的支持。台湾学者李光周先生是李济先生的公子,他曾经研究恳丁遗址的网坠与纺锤,结论是,男人打渔专用的网坠变化很大,而女人专用的纺锤却相对稳定没有变。“他推测男人可能是从各地来的,女人是本地生长的”①。并且,在欧洲也有类似的习惯与例证。比如在爱琴海附近的征战中,希罗多德说,“那些先驱者不带女眷,他们杀光了当地的男人,然后娶那里的女人做妻子。他说,这场大屠杀解释了为什么长期以来,米利都的部分妇女不和她们的丈夫一起吃饭,也不称呼他们的名字。”②
附:中国女娲的传说
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蛇身,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70样东西。
《太平御览》:女娲正月初一创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羊,初四造猪,初六造马,初七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模样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后来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上泥浆,挥舞起来,泥浆洒在地上,就变成了人。
《独异志》:女娲与伏羲为兄妹。宇宙初开,天地之间只有兄妹二人,昆仑山下,天下未有其它人民。相议想为夫妻,又自觉羞耻。兄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请您将天上的云都合起来一团,要不就把云散了吧。”以是天上的云立即合起来,他们俩就成了夫妻,中华民族都是他们俩的子孙后代。
《淮南子》: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大打出手, 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水神共工因羞愤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起火,洪水喷涌,龙蛇猛兽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她选用各种各样五色石子,架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石浆将残缺的天窟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