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因王国”得名于它的都城“麦因城”,后来“麦因城”改名为“盖尔诺”,地理位置在今天的萨那以北地区。还有一个说法是,麦因建都于Karna (现在的名字为Sadah)。
他们的族源除了《圣经》上的资料之外,考古学家认为他们来自两河流域地区,与亚伯拉罕家族出走的路线差不多,其核心就在今天的伊拉克国家境内。他们的祖先经过长距离的迁徙,把两河流域的文明在也门附近地区再进行一定的本土化,当有人把这些文明元素带到东亚地区的话,我们在几千年后从地下挖掘出来之后确实很难分清他们的源泉到底在哪里。经常有人说中国的某些文明遗迹确实有西亚的痕迹,但又不能肯定,部分就是这样的原因,长期的流变扰乱了我们的视线,三星堆就属于这样的一个例证,既有两河地区的文明特征,同时也有红海两岸的特点,让人莫衷一是,难下定论。
“1870年法国的东方学家哈利菲在焦夫地区发现了马(麦)因城废墟……马因人最初用腓尼基字母记录他们的社会活动,讲古阿拉伯语”①。这为中国夏朝为什么使用腓尼基语似乎做出了解释!南部阿拉伯地区最初使用的同样是腓尼基文字。但当时世界上使用腓尼基文字的民族很多。
麦因王国到底是个过眼烟云的小国还是个让人不敢小觑的大国?它是否有足够大的政治与经济势力扩展到中国去呢?
麦因人在“希木叶尔文字出现后,改用希木叶尔文字,在阿拉伯半岛、埃及、沙姆发现的希木叶尔铭文说明,马(麦)因人曾占领了南起哈达拉毛,北至希贾兹的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区域,其势力一度扩展到巴勒斯坦南部和埃及东北部,取代了亚述人、腓尼基人、埃及人的地位”②。这个历史上所谓的“希木叶尔文字”就是中国已经很熟悉的“南阿文字”,它还有第三个名字叫“萨巴文字”(Sabean Scripts)。
麦因王国是一个“神权政体”。国王就是“大祭司”,称呼为“麦兹瓦德”,后改为“马利克”,就是“国王”,成为世俗体制。麦因王朝曾经有27位国王当政,世袭制,或兄弟继承或父子继承关系。国王的权力因为一个所谓“咨询委员会”的存在而受到一定的限制。以上的描述与中国的商朝统治结构基本一致,尤其是国王的继承关系。
农业、商业与水利发达是麦因王国的主要社会基础与社会特色,商业主要经营香料。这个大帝国曾建立了许多通向埃及、北部叙利亚以及东方印度等地的商道,也有人说商路一直通往中国!商队安全由军队保护,商道的沿途驿站后来被变为麦因人的殖民地。
也门古代最具特色的水利设施是大大小小的水坝,据史料记载有几百个,最著名的一个叫“马里卜”(Ma'rib)水坝,修建于示巴女王执政期间,大约为3000年前。当时麦因王国还存在。
中国古代也有几个著名水利工程,名列中国“四大古代水利工程”之一的芍陂(今安丰塘)至今还在发挥效应。此塘坝修建于周定王十年至十六年(大约公元前613年-前519年间),楚令尹孙叔敖督建,“周百二十里,灌田万顷”,当初坝周为60公里。这个灌溉工程的水文知识可以怀疑来源于善于水利的也门人。“马力卜”大坝比中国的安丰塘早大约500年,规模恐怕更大,因为千年后该水坝塌崩的连带效应造成了整个国家的政治动乱,可见其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