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的开始(1)

没有了本科入学时的兴奋,也远离了本科热闹的集体生活,四年前入校的3000多名新生,经过四年辛苦努力的学习,经过无数实验、考试的洗礼和残酷的保研,有近一半的人继续留在了清华。这些清华“土著”和全国其他高校的尖子生一起,又组成了一个3000人的新年级,共同开始了他们的硕士、博士生活。

平静的报到

每年研究生开学的时间,比本科的都要晚几天,也完全没有本科迎新时的疯狂。不过校园里还是到处可见新入校的研究生和家长,有的提着大包小包,有的在校园里闲逛。他们当中,有些人是高考没发挥好,努力了四年,又以各高校前几名的成绩保送到清华的;另一些人刚刚度过了痛苦的考研,自从他们在志愿上写下“清华”两个字之后,在考研的折磨上又增加了不少压力。

清华土著们在读研的道路上没有受太多罪,仅凭年级中等的成绩加上象征性的面试,就可以换来本系直升的硕士、博士名额。因此,你能够理解土著报到的平静,和外校高材生漫步清华园的欣喜。

报到处的服务人员都是各系研究生会的成员,也都是已经在清华生活了四年的“老生”,看到熟悉的面孔骑着单车来报到,就丢过来一个牛皮纸袋,拿着它,报到就算结束了。因为是直升的清华土著,不用照入学照,也不用办饭卡、医院、宿舍等诸多手续。牛皮纸袋里只有一份“入学通知”、一份“研究生工作日记手册”和一份“录取通知书”,就凭这些,土著们又能在清华园里混上好几年。

占地4000多亩的清华园,让同学们在校园里不骑车变得寸步难行。结束了不到半分钟的入学手续,土著们却要花10分钟从报到处骑回宿舍。大家搬进了新的宿舍楼,居住条件也从本科的4~6人减到了2~3人一个房间。依然是原来一个年级的同学住在邻近的几个宿舍。这似乎让土著们感觉还是在本科时代。可仔细一想,当初一个年级里的一两百人,已经缩水到住在这里的区区几十个硕士,其余一二十个老博士们还都“关”在了传说中的1号楼和新建的W楼里。就好像在清华的“八”年长征,路程过了一半,等“过了雪山”清点人数,发现人员已经减半,不少的好兄弟

选择归宿

不论是研究生还是找工作的面试,面试官最常问的问题就是:“你为什么想来我这里?”一种合理的回答是对这里做的工作感兴趣;另一种常用的说法是这里的工作环境好,可以锻炼自己。那么如何算是工作环境好呢?研究生和本科生不同,本科生每天一起上课,四年的学习,同学上过的课程和受的教育都差不多。而在研究生阶段,同学在各自的实验室学习、工作,实验室之间联系很少,实验室的环境会很大程度影响你的前途和发展。

下面给出实验室的工作环境状况坐标,帮你决定应该如何选择归宿。横坐标X表示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松紧程度,Y坐标表示实验室的学术氛围。在管理严格的实验室,同学每天都要求去坐班,上午9点到12点,下午2点半到6点,有时候晚上还要加班,在这种地方读研和上班工作感觉差不多。管理越严格的,X值越大;管理松的地方,不要求每天坐班,属于任务驱动,只要按规定时间完成导师交给的任务就可以了,这样的实验室X值就小。实验室是要靠拉到各种各样的项目经费来生存的。没有钱,实验室就没法搞科研。这样一来,就使得容易和商业挂上钩的实验室变了味,

每个同学都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也根据是博士还是硕士来选择实验室。首先,定位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在第几象限,具体的坐标(X,Y)又大约是多少。比如读硕士,在两三年硕士期间,想好好锻炼一下自己的动手能力,又想接触一下接近于公司商业运作的项目,那么去工作环境在第四象限的就很好。如果是一名博士生,希望博士期间多做一些研究,需要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环境,那么第二象限就很好。如果希望在研究生期间尽量支配自己的时间,又不想在实验室做太多事情,那么第三象限就很适合。最不适合博士生去的就是第四象限的实验室,管得又严,学术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