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Web3.0时代

《斯坦福大学校刊》刊出了“网根”(netroots)一词,已成为美国政治新名词。它意指由互联网(internet)和草根(grass roots)结合,强调技术革新,尤其是博客、维基等对传统政治参与的一种革命性冲击。

当网络和大学生结合时,也对大学校园造成了革命性冲击。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点在北大尤其明显,但网络同样是柄双刃剑,在时代,我们该如何玩转网络?

芙蓉姐姐

网络海洋中,从来少不了“偶像”和“粉丝”,只不过偶像分为娱乐性偶像崇拜(star worship)和杰出性偶像崇拜(iuminary worship)。一个注重于娱乐,一个注重于学习。毋庸置疑,芙蓉姐姐就是北大、清华学子网络上的“娱乐偶像”。

当年,芙蓉姐姐想入北大、清华门槛未成,整天溜达在北大、清华校园,做着经典的招牌动作S造型。最开始,是清华、北大热心网友把芙蓉姐姐推上网络,那时北大未名BBS和水木清华最热门的人物,当属芙蓉姐姐。两校学生在学习之余,便在网下守着芙蓉姐姐的最新造型,要是某个学生在校园中遇到真人,还会在网络上炫耀一番。

据说,北大教师、知名诗人胡续冬最早在专栏中把芙蓉姐姐从网络推向了纸媒,自此芙蓉姐姐让祖国人民知晓。芙蓉姐姐已成为一个网络符号,最初北大学生追捧她,或许看上了她的个性,符合北大人的自由秉性。

网络时代,更多的80、90后涌入北大,北大也不缺少“粉丝”。当年,超女李宇春要来北大大讲堂演出时,也在网络上引起一番大讨论。李宇春来不来,都扑灭不了北大“玉米”的存在。可以做“粉丝”,但不要做“疯死”,我们应该提倡多些“杰出性偶像”崇拜。好在,当北大好男儿高明从部队返校后,就引起北大学子的追捧。

张非事件

张非属于北大,也属于清华,最终属于清华。张非在两校期间并不为人所知,但在2007年夏季,他成了焦点人物。

2003年,以606分考上北大,2004年7月,因7门必修课不及格遭遇退学。2005年,以703分南充市理科状元身份考入清华大学,2006年再度因学分不够退学。2007年,以677分南充市理科第二名再次被清华大学录取。张非14岁迷上网络游戏。2004年7月,母亲到北大来帮其办理退学手续,因不懂程序用了半个月时间,为节约住宿费,十几天都在北大校园椅子上休息,而张非一直在网吧玩游戏。

无疑,张非是聪明的,但他却成了网络游戏的受害者,让他竟然漠视亲情,让他两度退学。好在,他如今回到了起点。

网络在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诱惑,尤其是网络游戏。清华大学等校曾规定,大一新生不让配置电脑,理由是新生自控能力差,怕染上网瘾。管得了大一,看不住大二、大三,网上冲浪,还得靠大家自控能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