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考证时代的救赎(1)

管理学上有个描述企业市场行为现象的概念――羊群效应,当在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模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他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当前大学的考证热仿佛也走入一个误区,别人有的证,自己也要想法去考。

一面是企业打出高薪招不到高级技工,一面是手握一大堆证书的大学生就业无门。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说过:“大学并不是贩卖证书的机关”,如今大学生却成了“证书”的奴隶,等待救赎。

打拼“证”界

如今大学生自打踏入象牙塔,就开始了打拼“证”界,北大学生也不免俗。据分析,近年来可供大学生考试的证书已超过百种。有鼎鼎有名的热门证书,也有刚刚兴起的“后起之秀”。

每次我路过三角地都会看到被占据绝大地盘的是各类考证培训,每每我走进自习室,也总会看到“飞跃”族在啃GRE红宝书。

证书种类多了,也乱花了眼。从传统证书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到新兴的报关员证书、物流师资格证书等等,都有不同的“粉丝”。当然,有些证书是大学期间必备的,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没有了这些,不仅学位证难保,就业也是一大障碍。有些能力型证书,比如托福、GRE、雅思,那是出国的“敲门砖”,没有不行。还有就是职业资格证书,比如法律专业学生要想从事司法工作,那就要号称“天下第一难考”的司法考试深水。

北大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考证行情基本一致。各院系利用自身优势称霸“证”界。法学院自然是“司法考试”龙头老大,公务员考试显然是政府管理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更胜一筹。外国语学院学生考起外语类证书,总是“小菜一碟”,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考计算机类证书更是不在话下。

走出了各自的领域,大家还都是平分秋色,只是看谁“学武精深”了。现在,大学生还未出校门,已开始热衷考取驾驶证了,难怪有人戏称北大都快成了“Parking University ”(泊车大学,北大英文名称为:Peking University)。

考证法则

通用型不掉队

作为一名大学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是必备的证书,不要“捡到了芝麻丢了西瓜。”如果把精力都耗在了“洋”证上,反而耽误了学业,丢了“看家证”,那后悔就来不及了。其实,对北大学生来说,这两样证书就是最大的金字招牌。当然,大学里还有基本的证书,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热不热衷考证,这两类都是不能缺的。

必考型要早考

对于有“飞跃”打算的同学来说,托福、GRE、雅思等必考的语言类证书,要及早下手,争取在低年级时搞定,把更多时间留给后面的申请环节,不要在最后申请环节还在为语言成绩发愁,那样就太被动了。对本专业紧密相关的证书,也要及早下手为好。

资格类要选考

资格类证书根据自身情况,能在校园阶段解决的,就争取尽快拿下,但有些资格证书,只能等有一定工作经验才能考。比如,新闻记者证就要任职正规新闻媒体,且有相关限制才能申请。当然,如果是学导游专业,及早考个导游证,不仅能解决资格证,而且还能在上学期间大赚一笔“兼职费”。

富余型要慎考

对于像驾驶证等类证书,大学期间,如果不是家境殷实,不是准备毕业当专职司机的同学,建议要慎考,毕竟每本证书都花费不菲,像驾驶证更得需3000元左右费用,如不是特别需要,不妨留待走向社会后再考。考证的总原则就是少而精。

能力为王

一条狗要从清澈的湖水中取出一根木棍,跳水之前,它要把自己当作一条流动的河水,消耗最少的体力达到目的。所以,狗不会朝着木棍的方向一头扎进湖水,而是绕着游过去。

大学“证”界门派太多,时光有限,不可能都去凑热闹,关键要有前瞻目光,认准含金量高的必备证件,以最佳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赢得属于自己的“木棍”,而不要随大流,一头扎进湖中,捞了无数的小树枝,依然不能构建坚固的“窝”。

考证中也要学会“真本领”,而不要去捞取速成的“泡沫证书”。有些证书根本不能证明学生能力,也不具备社会认可度。本来是为增加就业竞争力,最后却成了“鸡肋”。我也经常在三角地看到类似的“速成证书”培训班,证书再多,关键还要看能力。一位外企人力资源经理讲:“我们需要能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职员,光有一堆证书有什么用?”一位师兄介绍,很多证件本身也不适合在校时考,比如CFA(金融分析师资格证),很多大学生在校就去考了,而CFA更重要的是在金融行业的从业经历,这不是简简单单一张证能代表的。

大学校园里还有更多精彩的生活,除去必备的证件,你还可以有更多锤炼的机会。参加社团、当学生干部等,都是一张张无形的“证书”,即便是考证,那也要像新东方名师乐静静所说的那样:考试第一种境界是凝神,第二种境界是聚气,第三种境界是忘象,第四种境界是离心――在达到前三种境界的时候,把心思放到考试之外,抛弃所有与考试有关的功利。此时,考试不再是一门考试,而是一种游戏,是一种玩具,一种展示自己能力的手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