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田纳西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诃沃德?约利欧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对幽默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这种能够带来笑容的行为能够帮助自己与他人减轻疲劳,振奋精神,使那些整日疲劳工作的人不至于陷入长时间的郁闷中;此外它还能帮助人们解除尴尬,化解矛盾;在面对自己不慎陷入的不利局面时,它能充当一种非常有效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诃沃德把这种在人们对幽默的迫切需求下,通过幽默取得良好交际效果的现象,叫做幽默效应;把在尴尬境遇下通过自我解嘲实现保护自己目的的防卫机制称为诙谐效应。
有需求就有供给,有供给就有欢迎。“雪中送炭”的人一般多会受到人们的赞赏,因此懂幽默、会幽默的人也就在给他人带去欢乐的同时,牢牢占据人际交往的上风。谁会不喜欢幽默风趣的人呢?要知道在现在这个高压社会,欢笑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公交站台上,一群急于回家的上班族在焦急地等着公交车。三九寒冬,大家都是冷得要命。这时候,一个高音女声突然在人群中响起:“你?不长眼睛啊?挤什么挤?”公交站台人多拥挤,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可这位“女高音”一下子就打破了沉寂。人们都在担心着,生怕一场争吵就此爆发。 心理学词典
诙谐效应:这是一种人际交往中的防御机制。它指交际个体在处于困难和尴尬境地时,会采用一些诙谐手法,达到自我解脱、渡过难关的作用。
幽默:幽默是一种轻松欢快而又有严肃内容和深刻意义的语言表现手法。时间仿佛过去了好久,人们才听见一个小伙子声音弱弱地说:“挤挤不冷,不是吗?”听到这意外的回答,人们忍不住哄堂大笑,“女高音”也忍不住被逗乐了。一场争斗化于无形。
正说着,公交车到了,大家都赶忙争先恐后往车上挤去,一时间大人喊、孩子哭乱成一片。正在人们变得越来越烦躁时,又是那个声音喊了起来:“别挤了,再挤我就变成相片啦!”一嗓子之下人们再次笑起来,不过这时人们的秩序感已经恢复了正常。上车以后,人们纷纷赞赏地看着这个幽默的小伙子,周围的人也与他攀谈起来。
人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在疲劳的旅途上,在焦急的等待中,一句幽默话、一个风趣故事,能使人笑逐颜开,疲劳顿消。与上面那个故事类似的场景在生活中很常见。在缺乏幽默调解时,矛盾升级甚至大打出手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可是小伙子的几句打趣话语,就将“危局”化于无形。这样的机敏与幽默,怎么会让他不受人欢迎呢?
前面我们还说过,幽默也具有自我“挽救”的功能。如果与人发生争执,或者因为某些失误让自己或对方陷入困境时,那么我们不妨也用幽默来挽回局面。
有一次,美国总统里根到加拿大访问。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邀请里根在一座城市发表演说。可是令皮埃尔?特鲁感到意外的是,一群反美人士也聚集到了这座城市。
里根总统的演说开始后,闻讯而来的反美示威人士不断呼喊口号打断他的演说,现场显得十分混乱。要知道,里根是加拿大的客人,而现在客人遇到这样的尴尬境地,作为加拿大的总理,皮埃尔?特鲁自然感到分外难堪。面对这种困境,里根灵机一动面带笑容地对他说:“这种情况在美国经常发生,我想他们一定是特意从美国来到贵国的,可能他们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听到这话,尴尬的特鲁禁不住笑了。聪明的里根既表现了自己的大度,也化解了特鲁的尴尬。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特鲁,那么相信对里根你也会好感倍增。
幽默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技巧的最高表现,是协调自己和交际对象之间关系的“灵丹妙药”;幽默还是一种交际的艺术,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最佳的“得分点”,让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让不愉快变得愉快,把危机化为转机,让陌生变成熟悉,让疏远变成亲近。所以,善用幽默,你的社交吸引力会在笑声中不断攀升。
吸引力智慧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