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心理学,让你成为社交达人(20)

夸奖与批评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最常运用的交际手段,但这两者的运用方式却大有学问。是夸奖的越多越好呢,还是通过直率的批评显示你的诚意呢?两者相比,有的人更喜欢用连续不断的好话“夸”着他人进步,但在实际操作中它的效果却并不一定会让人满意。这要从阿伦森效应中寻找原因。

大胡子的阿伦森曾经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表现的失当而造成他人对自己印象的转坏。这种转坏主要表现在人们对批评与赞扬的接收状态上。不仅一味的好话或者批评让人无法接受,而且就连批评逐渐增多、赞扬逐渐减少,人们也非常反感。所以,在与人交往中一定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结果,往往与对方如何看待自己有关,因为我们常需要从别人的评价中真正认识、发现自己。如果对方给予我们的肯定处于不断上升状态,而批评则相对趋少,那么我们会感到满足与成就感;反之则会越来越失落,进而对与对方的交际失去兴趣。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阿伦森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对四名受试者进行了不同的表扬和批评。对第一位,他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批评,对受试者的言行举止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对第二位,他保持着不断的赞扬,甚至到最后已经出现了夸大其词的现象;对第三位,他先扬后抑,先进行了中肯的表扬,然后又提出了批评和意见;对第四位,他先提出了批评,然后又对他表现出色的某一方面提出了表扬。面对四种不同的“待遇”,四位受试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结果表明,前两位受试者均对心理学家的行为感到了不满——不管是受批评还是表扬。过度的批评让人心里非常不满,而过度的表扬也让人心里产生不出一丝高兴的感觉;但这还不是最糟的。第三位受试者对这种先褒后贬的批评赞美方式表现出了极其反感的情绪,而第四位则相对感觉最好。

通过实验,再结合阿伦森效应的理论分析,你是不是对如何运用夸奖与批评的艺术有了一丝启发呢?还有这样一个例子。

看过美国战争电影的人大多对这样一个情节记忆尤深:在新兵进入训练营后,他们面对的往往是教官毫不留情的责骂,甚至是贬低人格的训斥。在教官的嘴里,这些“新兵蛋子”几乎就没有一丝可取之处。面对教官的贬低,新兵们都怒气冲天。

随着训练的持续深入开展,教官对新兵们的态度也大大改观,而且相应的批评也日渐减少,相反夸奖与赞许日益增多。于是新兵们干劲十足,训练成绩越来越好,而且与教官的关系也日渐融洽。最后当新兵离开训练营时,他们大多会与教官结成深厚的友谊……

这就是阿伦森效应的一个经典运用案例。新兵们在开始时就真的一无是处吗,还是后来他们全部变成了“超人”呢?当然都不是。先抑后扬的训练方式不仅可以激起新兵们强烈的训练欲望,而且能够让他们的上进心与自信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教官的好感也就相应增强了,教官要的就是这种结果。在现实的交际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个方法。

比如,我们在评价一位好友的衣着时,不妨先帮他指出一两点无关大局的小瑕疵,然后再对他的整体形象进行赞美——注意不能夸大其词,而应该保持客观。这样你给好友留下的印象会非常棒。

阿伦森效应是非常容易掌握的交际方法。只要我们能够注意欲扬先抑,先说出否定的意见,然后再给出肯定的态度,那么你的交际大多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吸引力智慧絮语

对对方的赞美呈上升趋势,那么是不是说就可以抛弃批评,一味赞扬,只不过要把握住赞扬越来越“热烈”就可以呢?从上面阿伦森做的试验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种方法也不合适。甚至,它可以称得上是阿伦森效应的一个误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