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油”失败大探究(2)

3、债权人采取行动

由于国资委推迟作出决定(可能是为了调查损失状况),债权人之一的"南非标准银行"(StandardBank)决定不再等待。11月17日,它致函中航油威胁说,如果该公司到12月9日还不偿还所欠的1400万美元,它将启动清算程序。

限期逐渐临近,国资委仍然没有同意注资计划,此时中航油集团自己向中航油发出致命一击。11月24日,这家母公司拒绝批准中航油的一项计划――中航油原计划贷款亿新加坡元,收购新加坡石油的股权。这也就是陈先生在飞机上向李先生游说(未果)的交易。中航油集团的这一举动,仿佛已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它决定放弃中航油了。在债券人接连逼仓的情况下,12月1日,中航油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令,此时的损失已达到5。5亿美元。

中航油破产已成为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爆出的最大丑闻。中航油一度被誉为模范企业,并被国际视为极有机会与中石油、中石化鼎足而立。2001年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在短短几年间,中航油的净资产增长了700多倍,股价也是一路上扬,市值增长了4倍,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公司经营的成功为其赢来了一连串声誉,新加坡国立大学将其作为MBA的教学案例,2002年公司被新交所评为“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总裁陈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还曾入选“北大杰出校友”名录。一切恍如一场噩梦,在石油衍生商品交易中突然浮现的40多亿元损失,把前几天还在云端飞翔的中航油打到了地狱里。昔日的“打工皇帝”陈久霖则因其擅自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并且蓄意隐瞒亏损事实,终于锒铛入狱。

中航油事件为国人敲响了警钟。近几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原油、铜铝、铁矿石、棉花、大豆、豆油等商品的主要进口国。仅原油一项,据跨国能源巨头BP7月公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2007》显示,2006年全球石油消费只增长了,仅为过去十年平均增长率的一半,但是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增长速度却大大超出全球的平均水平,增长了近;其它各种商品的进口也是呈逐年上升的势头。然而由于这些商品价格涨跌不定,给我国的采购造成了许多风险。鲁晨光先生在《中航油事件深层剖析》一文中曾提到国内近几年发生的几个较典型的国际投资失败事件:

1、中航油事件

2003年以后,中航油涉足燃油业务之外的衍生品交易,在市场上做空,累计数量达到5200万桶。然而由于国际油价大幅飙升,导致其帐面亏损急剧扩大。2004年10月份,公司被迫在亏损的情况下结束部分仓位,在衍生工具交易中最终亏损5.5亿美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