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秉章道:“制军容禀。已收复的各州县、城郭,下官正在派员接收当中,一时哪能征集到船只?据出去的人回来禀告,长毛此次攻陷安庆,水师所用船只大半掳自湖北、湖南两省。下官这几日正在遴选得力员弁,监造一批战船供防剿用。”
张亮基听骆秉章如此一说,半天开言不得。他转而又问江忠源:“江道,募勇的事办得怎么样?江宁一旦失陷,长毛必定重来武昌!”
江忠源答道:“制军大人容禀。职道现有勇丁九百人,分两个营,由二弟忠义、三弟忠浚统带。职道将于近期再就近在湖北各州县招募三个营,凑够五营之数。”
江忠源身材高挑瘦弱,但讲话声音洪亮,颇有名将风度。
张亮基点点头道:“江道啊,募勇的事一定要抓紧。本部堂推断,江宁一旦失陷,上头肯定要让各省出兵去救。长毛四面开花,声势浩大,我大清明显兵力不足啊!”
骆秉章、江忠源下去后,张亮基又把左宗棠传进签押房,手举着一道圣谕道:“季高啊,奏请选调胡润芝的折子被上头驳复了。这是军机处转来的圣谕,你看看吧。”
左宗棠一惊,忙接过圣谕看起来。
谕曰:“张亮基奏请旨调员襄理军务等语。署贵州黎平府知府胡林翼调赴湖北之处,着不准行。钦此。”
张亮基见左宗棠抬起头来,便道:“这肯定又是骆秉章背后捣的鬼。润芝不能来湖北,这里的兵事可就有些棘手!还有筹粮筹款、督办兵船,哪一项都要有能员来办理才会妥帖。这可如何是好?骆秉章派来的人,本部堂可着实信不过!”
左宗棠低头想了又想,道:“制军大人,下官又想到一个人。如果这个人肯出来,大人眼下要办的事情便都能妥帖。”
张亮基忙道:“这个人是谁?本部堂不相信这个人的才学会大于胡润芝。”
左宗棠笑道:“下官不敢断定这个人就一定能强过胡润芝,但这个人的的确确是我大清国比较有见识的官员。他就是眼下正在曾侍郎大营襄办营务的郭嵩焘郭翰林。”
张亮基点头道:“季高,筠仙这个人本部堂早有耳闻,只是未曾深谈过。本部堂听人说,郭筠仙不仅是制艺高手,还注重西学,赞同引进西人的火枪火炮。这个人的见识的确非我大清的一般官员可比。本部堂不怕别的,就怕奏调的折子递上去后,会引起曾涤生的不满。”
左宗棠道:“大人何不援引一下江忠源的事例?岷樵在湖南新宁守孝,上头还不是着令您将他带到湖北?筠仙虽在湖南为曾侍郎襄办营务,也可以到武昌差遣使用啊。”
张亮基犹豫着说道:“季高啊,你就试着起个稿吧。这件事宜早不宜迟,不要让曾涤生闻到了什么风声,你我这心思可就白用了!其实,曾涤生一个人在湖南办团练已足够了,若再加上个郭嵩焘,湖南倒是稳若金汤了,湖北可就惨了!”
左宗棠与曾国藩、郭嵩焘均有交往。曾国藩是湘乡人,郭嵩焘是湘阴人,左宗棠与郭嵩焘交往相对曾国藩而言更近一层。这一则因为左、郭二人是一榜同年,又同在长沙城南书院求过学,一则也是因为同是湘阴人,是真正的同里。而曾国藩则不同,曾国藩虽比左宗棠仅年长一岁,但曾国藩出道早,到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时,左尚未入张亮基幕府,仅是乡间一孝廉,郭也刚入翰苑,尚未正式踏上仕途,曾国藩已是天下皆知的二品侍郎,是大清国数得着的高官。鉴于这两层原因,左宗棠有意无意地便对曾国藩有些疏远,而对郭嵩焘则非常亲近。
奏调郭嵩焘到武昌襄办团练的折子拜发不久,上授两江总督陆建瀛为钦差大臣,着其率部抵九江堵截太平军,以期与向荣会合。
陆建瀛奉旨率部赶往九江途中,忽与太平军相遇。经奋力拼杀,清军大部被杀,小部投降,陆建瀛只身逃回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