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哭啼啼

3岁的莎莎每天从早上起床睁开眼睛到晚上闭上眼睛睡觉,都是哭哭啼啼的。她会不停地哼哼唧唧:“妈妈,我想吃饭!”“妈妈,电视里在演什么节目啊?”“妈妈,你要去哪里?妈妈,带我一起去吧!”

妈妈试图不去理会正在哭闹的女儿,但她总是会向莎莎妥协,只是因为这样做能让她安静一会儿。这种经常性的哭闹开始让妈妈神经紧张了。终于有一天,她冲着女儿大叫:“莎莎,不要再哭了,你听起来很愚蠢、很可怕!”但冲着莎莎大叫只会让她哭闹得更厉害,因此妈妈想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她决定采用反省时间的方法,平常女儿表现不好时,她经常采用这种方法。

“这是你的哭闹椅,”第二天早上当莎莎又开始像往常一样哭哭啼啼时,妈妈说,“我很难过,你又开始哭闹了。你必须坐到这个椅子上哭。你哭完了,就可以从椅子上下来,我们再一起玩娃娃。”说完,她把女儿抱到事先选好的椅子上,然后就走开了。当她听见哭声停止时,她便回到女儿面前,并表扬了她:“我很喜欢你不哭不闹的样子。我们现在一起去玩吧。”

当妈妈意识到莎莎每天要坐大约10次哭闹椅后,她决定进行下一个步骤,教莎莎如何不用坐在哭闹椅上。“如果你好好跟妈妈说话,我就给你果汁喝。”她解释道。然后妈妈示范给莎莎看,说:“我希望你说:‘妈妈,请问我能喝杯果汁吗?’”

每次女儿想要像以前那样哭着要东西时,妈妈都让她练习如何好好提要求。虽然莎莎还没有完全改掉哭闹的习惯,但妈妈又开始重新享受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光了,她们相处得不错。

专家点评:大人有时候都会无缘无故心情不好,更何况是学龄前儿童;即便有时候他的要求已经得到了满足,他还是会哭鼻子、耍脾气。孩子这么做,通常是因为他想引起你的注意,或是想要按照他的方式行事。不去理会正在哭闹的孩子,做到这一点确实很难,但是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哭闹,孩子也才能迅速学会一条重要的规则:好好提要求比哭闹更有效。

预防措施

1.孩子没有哭闹时,多多表扬

如果孩子没有哭闹,要告诉他,你很喜欢这样跟他相处。你的关注可以让他明白,积极的态度是有回报的。

2.听懂孩子的哭声

要注意孩子日常的需求是否得到了及时的满足,比如吃了东西,洗好澡,衣服穿好了,睡足觉了,并且得到了足够多的拥抱。避免孩子因为尿湿裤子了,饿了,困了,很伤心或情绪暴躁,让他不得不用哭闹来表达他的需求。

解决方案

应该做的

1.告诉孩子,什么行为是哭闹

要让孩子明白,你所指的哭闹是什么意思。然后告诉孩子,你希望他怎样向大人提出要求,而不是用哭闹的方式。

2.如有必要,可以开辟一个专门哭鼻子的地方

3.不理会孩子的哭闹

孩子的哭声的确会让大人很紧张,哭闹中的孩子比安静时更容易引起大人的注意,尽管这种关注有时候并不是出于爱。把孩子放到哭闹椅上,让他尽情哭闹发泄,你可以戴上耳机或做点别的,迫使自己不去理会他的哭闹。

不应该做的

1.不要向哭闹妥协

如果你对孩子的哭闹表现出难过,并因此让他获得他想要的东西,这么做等于是在教孩子,哭闹是让他达到目的的有效方式。

2.自己不要“哭闹”

对孩子来说,大人发牢骚、抱怨很像是在哭闹。你这样做,等于是在告诉孩子他也可以哭闹。如果你的心情不好,不要冲孩子生气、抱怨,你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你的状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