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两岁半大的维维最喜欢说的一个词,也是爸爸妈妈最不愿意听到的一个词。因为维维对于他听到的每个问题都用“不”来回答,爸爸妈妈甚至开始怀疑,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你除了说‘不’之外,还会说点什么?”他们问儿子,但是得到的答案还是跟往常一样。
维维的爸爸妈妈开始减少他们自己说“不”的次数,看看能不能对维维有所帮助。当维维想吃饼干时,妈妈不再用“不,现在不能吃”来回答维维,而是说:“好的,你吃完晚饭之后再吃。”虽然这样实际上也是在说“不”,但是维维的反应不像以前那样消极了;并且,妈妈遵守了她的诺言,维维在晚饭后立刻就吃到了饼干。随着爸爸妈妈把自己说的“不”变成“是”,维维也开始多多地说“是”了。而且爸爸妈妈听到后,会立刻笑着拥抱维维,并表扬他:“我问你是否愿意洗澡时,你说‘愿意’。我很高兴。”维维说“不”的次数真的慢慢减少了。
爸爸妈妈也减少了问只能用“是”或“不”回答的问题。他们不会问“你晚饭时想喝点什么”,而是问“你想喝果汁还是牛奶”,这时,维维会高兴地做出选择。他们采用这种无痛的方式,纠正了维维总是说“不”的习惯,很快家里的气氛也变得温馨起来。
专家点评:和维维一样,“不”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说的一个词,因为父母也总是把“不”挂在嘴边。学龄前儿童经常在自己不应该玩的地方爬上爬下,因此父母经常会说:“不,不要碰!”“不,不要打开!”“不,不要这样做!”
减少孩子说“不”的最佳方法就是少给他这样说的机会,其次家长自己要少说“不”。另外,当孩子对你的每个要求都回答“不”时,要去了解他的真正意图。
预防措施
1.了解孩子想要什么
如果你熟悉孩子的日常生活需求,你就会知道,他什么时候说的“不”是真的,什么时候说的“不”是假的。
2.自己说“不”之前好好想想
如果你对孩子是否做某件事情感到无关紧要,就不要一个劲地对孩子说“不”。
3.少问答案只有“是”或“不是”的问题
尽量不要提供让孩子回答“不”的机会。比如,不要问孩子“是否还想再喝点果汁”,而是要问“你还想再喝多少果汁”。如果你想让孩子上车,不要问:“你想上车吗?”而是要说:“我们现在上车吧。”然后孩子就会行动!
4.换一种方式说“不”
比如,你可以对孩子说“停下来”,而不要说“不”。
5.用“请这么做”代替说“不”
父母经常用对孩子说“不”来制止他的某些行为。比起说“不”,父母更需要教给孩子正确的行为。假设你想对孩子说“不要在公共场所乱跑”。平时没事时,可以拉着孩子的手说:“请到我这边来。”
解决方案
应该做的
1.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说的“是”上
如果孩子点头或者说“是”时,得到了你的微笑和表扬,他就能更容易学会如何说“是”。你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表扬孩子:“你刚才回答得非常好!”用表扬来强化孩子说的“是”。
2.允许孩子说“不”
有些事情,尽管孩子必须做,但是他还是有说“不”的权利。如果他不想做,你要跟孩子解释一下情况。比如,你可以说:“我知道你不想收拾蜡笔,但只要你收拾好了,你就可以去玩别的了。”这样说能让孩子明白,你已经听到了他说的话,并且考虑到了他的
感受——尽管他必须听你的。
不应该做的
1.不要让孩子注意到他总是说“不”
抱怨孩子,让孩子注意到自己总是说“不”,会让他说更多的“不”,来得到你的注意。
2.别对孩子的“不”发脾气
要记住,总是说“不”,是孩子正在经历属于他的正常成长阶段,并且很快就会过去。你在孩子说“不”时发脾气,只会让他觉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得到关注;而受到关注和证明自己的力量,正是孩子想要的。
缺乏耐心:我现在就要!
“我现在就要喝水!”两岁大的燕燕每次口渴时都会大叫着要水喝,她的样子就好像一秒钟都不能等。连她看见妈妈给刚出生的弟弟用奶瓶喂奶时,她都想要一个——立刻就要。
“不行,我现在很忙。你必须等一会儿!”妈妈回答道。燕燕不能理解,为什么弟弟的需求可以立刻得到满足,而她的需求却不能,对此,她感到非常不满。每次妈妈在房间里忙碌,抽不开身时,燕燕都会走过来提各种各样的要求,比如要玩具、要喝水等。结果现在每当燕燕走进房间时,妈妈都有些害怕了。她认为得尽快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她宣布了一个新的规矩,也就是奶奶法则,并且向燕燕作了解释:“你做完了我让你做的事情之后,你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是新的规定。”
当天下午,在喝完一杯水不到10分钟之后,燕燕又要喝水,妈妈用很肯定的语气说:“你自己穿好鞋子,就可以喝苹果汁。”以前燕燕找妈妈要东西时,总是得到“不行”、“不”这样的答案,现在,当她听到妈妈这么回答她时,她一时还没有领会新的规矩是什么意思,依然吵着说:“我口渴了,我要喝苹果汁!”
发脾气并没能让燕燕喝上果汁,反而让妈妈彻底不理会她了。燕燕很受挫折,过了一会儿,她自己慢慢地穿上了鞋子,她也想看看按妈妈说的话去做,是不是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妈妈真的给燕燕倒了一杯果汁。
燕燕立刻明白了,原来新规矩是这个意思,而且妈妈说到做到。每次燕燕做好妈妈让她做的事之后,妈妈都会表扬她:“我很高兴,你把自己的盘子都收拾好了。你现在可以出去玩了。”
妈妈从来没有食言,燕燕也越来越配合妈妈制定的新规矩。一家人都学会了一起合作来满足各自的需求,他们很开心地生活在一起,没有人觉得自己被冷落了。
专家点评:耐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生活中,有时需要等待才能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孩子需要大人的教育才能明白这一点。你比孩子更清楚,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什么时候,在什么条件下,孩子才能做他想要做的事情,要跟孩子清楚地说明这些条件。比如,在做蛋糕时,孩子急于想尝尝蛋糕糊的味道,你可以说:“我知道你想吃这些蛋糕糊,但是现在不能吃。必须等到这些蛋糕糊烤成了蛋糕之后,你才能吃。”
另外,要告诉孩子,在生活中保持耐心是有好处的。你可以把你的经历告诉孩子:“我特别想现在就买一套厨房家具,但我知道,我只能等上一段时间才行;只要存够了钱,我很快就能实现了,这对我来说不难。”孩子就会慢慢明白,这个世界并不是围着他在转。孩子要尽早学会如何面对充满挫折的现实生活。
预防措施
1.为孩子安排一些活动,让他度过“等待时间”
事先告诉孩子,满足什么条件就能做他想做的事情,并且安排些游戏给他玩,让他度过“等待时间”。你可以说:“你先玩一会儿玩具,然后我们再动身出发去奶奶家。”
解决方案
应该做的
1.培养孩子的耐心
每次只要孩子表现出耐心,哪怕只有一点点,你都要及时表扬他。如果他不明白这个词的含义,给孩子解释“耐心”是什么意思。你可以说:“静静地等我清理完水池,然后我给你拿饮料。你真是太有耐心了,这说明你已经长大了。”
2.尽量保持冷静
如果孩子失去耐心,或因没能达成他的心愿而不高兴,你要冷静地告诉自己,他这是在学习生活中的宝贵经验:等待的艺术。让孩子看到你的耐心,他很快就会从你这里学到这一点。
不应该做的
1.不要对孩子没耐心
如果你一边急吼吼地让孩子立刻做某件事情,一边又要孩子有耐心,这样做完全是在自相矛盾。如果不想让孩子变得没耐心,你就不要这样做。
2.不要变相奖励孩子的没耐心
不要向孩子我行我素的愿望妥协。虽然有时候你会觉得妥协可以避免和孩子发生冲突,似乎更方便,但妥协无法培养孩子的耐心,只会让他越来越失去耐心,情况变得更糟。
3.不要总是拒绝孩子
不要一个劲地拒绝孩子,要告诉孩子,他可以做什么,不然孩子会觉得,他的愿望永远都无法得到满足;那样,孩子会更没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