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提示:学龄前儿童那变色龙般的性格,加上不具备成年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对孩子讲道理非常困难。教育学龄前儿童,面临的头号问题就是,如何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教育他们,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
上小学之前的这几年,是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性格塑造和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么大的孩子,一方面好奇心重,有创造力,好学且渴望独立;另一方面又倔强,内向,依赖父母。这种变色龙般的性格,加上不具备成年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对孩子讲道理非常非常困难。学龄前儿童生活在一个对他们自己和对家长均具有挑战的世界里。教育学龄前儿童,对他们进行引导——有时候像是在肥沃的土地上耕作,硕果累累,有时候却像是在用脑袋撞坚硬的
墙壁,令人绝望。
这种情况是再正常不过了。父母和他们的孩子至少有20年的年龄差距,在经验、判断能力和自制力上的差距更是要用光年来衡量。在对自己、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如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等问题上,孩子与父母的理解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就好像,孩子生来就不懂,在墙上写写画画是不被允许的;只有父母不断地告诉孩子,应该在哪里写写画画,不遵守这个规矩会有什么后果,遵守了会得到表扬,他才能慢慢了解,在哪里表现自己的艺术天分才是合理的。
同时,孩子有自己的需求、想法和感情,只是目前他们还不能准确地描述出来。在6岁之前,孩子都在努力挣扎着获得独立,他想自己长大,不愿意被大人“抚养长大”。
教育学龄前儿童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拥有自制力和保持独立的自我。父母要理解,自己的生活步骤和孩子是不同的,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也是有差异的。领会这一点非常重要,将有助于父母理解、信任和尊重孩子,这是保持父母和孩子交流顺畅的基础。
教育学龄前儿童,面临的头号问题就是,如何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教育他们,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例如,面对脾气坏、爱生气的孩子时,父母不仅要控制住自己,保持冷静,更要努力想办法教会孩子如何用适当的方式处理挫折感和怒气,而不是一味地发泄。父母要习惯于身体力行,想要孩子怎么做,就先做给孩子看。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认同父母的价值观,并和父母一样重视,通过这种方式,父母便把自己的价值观传递给了孩子。
为了培养情绪健康的孩子,父母必须保证始终做到以下几点。
通常,认为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充分相信自己能力的孩子,更有可能成长为情绪健康、适应能力强的人。阅读本书有助于你明白,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孩子才有可能茁壮成长:
* 包容孩子与生俱来的性格和脾气。
* 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他的责任感。
* 建立互相信任、充满关爱和安全感的家庭环境。
* 教孩子做决定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 告诉孩子如何将错误当做挑战来面对,而不是当做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