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杜甫

 

据说道镜之所以得孝谦天皇的宠爱,是因为他也是一个"巨根"之人。日本平安时代最早的传说集《日本灵异记》中用和歌的形式暗示了道镜是一个"巨根"之人,和歌的大意是:那个和尚穿著女人内衣一样的东西,那内衣中有腰带,还吊着一个"大木棒",那"大木棒"立起来可要吓你一跳!

这两位"巨根"之人"出道"之路颇为异常,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扰乱朝纲",其富贵荣华当然也不会长久,但他们后来不同的命运却十分发人深省。秦始皇知道之事后,将 "灭三族",他和秦始皇之母所生的二子也被杀掉。而道镜在女帝薨后失势,但新天皇光仁天皇并没有杀道镜,只是把他下放到乡下的寺院当了寺务总管。

和中国的王朝在争权夺势时血雨腥风相比,日本的王朝在这方面是相当温和的,平安朝几百年间,因政治而被处死的人极少,而中国每次皇朝更迭都是尸骨累累,其中也必有至亲骨肉。因此我很喜欢日本的王朝传统,那是一个"行人送者皆流泪,川边汀上水骤增"(《土佐日记》中的古歌)的"物之哀"的柔情似水的世界,是"夜里不见梅花影,暗香浮动处处闻"(《古今集》中的古歌)的纤细如风中微颤的樱蕊的艺术世界,那里多宽容,少杀戮;多无奈,少复仇。与此相对,我不太喜欢日本的武士传统,在那里,对"神风"的笃信往往代替对现实的客观的凝视;对主君的忠诚往往淹没对普世的仁慈的追求;对殉死的狂热往往代替对至上的生命的尊重。

日本战前的政治家、史论家竹越与三郎曾谈起过他在战前同一位中华民国外交官的交往。这位外交官曾对他说,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人们在用手指指示方向时,都是用食指这一根指头。但是在中国的人物画中,画中人物却经常用食指和中指两个指头指示方向。我曾问过一个画家:为什么你要把中指也一块画上去呢?这个画家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缘由,从古到今就是这样画的,我只不过是遵从这个习惯而已。后来我作为外交官来到日本,得到在宫中观看雅乐的机会,多年来的疑问竟然一下子解消了。以前我就听说日本的雅乐保留着唐代音乐舞蹈的原初形态,果然不错,无论衣冠、剑、鞋,还是舞剑挥矛的动作等等,都保持着唐代风俗的原汁原味,这使我非常惊讶。而且我还看到,那舞人是把食指和中指并在一起指示方向的。我不由地一拍大腿:原来用两个指头指示方向是唐代的风俗!中国的画家虽然把这种姿态画在了画上,但是并不了解其中的缘由,我要是不来到日本并看到宫中雅乐,恐怕一辈子也不会明白这个中奥秘。

雅乐原指在日本飞鸟时代(593-710)根据当时的《大宝律令》创设的"雅乐寮"中所收藏和管理的外来音乐和舞蹈,现在所说的"雅乐",在狭义上还和古来相同,而在广义上则是指日本古来的音乐和舞蹈及平安朝时代新创作的歌曲。从雅乐寮建立开始,雅乐一直以原有的形态绵绵不断传承了1200多年,现在是由宫内厅式部职乐部管理,职乐部中现存的合奏音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而那位外交官所看到的,一定是原来的雅乐寮中所收藏的唐朝的乐曲和歌舞。

一百多年来,有许多中国人在日本寻觅到了在中国已无影无踪的文化之梦。今天,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寻梦者。1980年来日的中国长笛演奏家刘宏军,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中,发现了1200多年以前的遣唐使们带回来的唐代古乐器和古乐谱,这使他惊喜万分。他在苏州自费成立了研究所,组织有丰富经验的乐器匠人,复制这些古乐器,并破译这些乐谱。1994年,刘宏军和他的乐队在东大寺举行了第一次用这些复制古乐器和古乐谱演奏的音乐会,一千多年的金碧辉煌、一千多年前古寺寒钟和轻歌曼舞,在这些精美的丝竹管弦里流进了20世纪的霓虹中。

唐朝是中国文化的颠峰,找到了唐朝,就找到了我们灵魂最深挚的依托,就找回了我们失却的骄傲。这既是一种向根的回归,又是向最璀璨的顶端的升华。记得几年前中国出现了一个名叫"唐朝"的摇滚乐队,他们的歌声曾是我飘泊灵魂的一叶孤舟,他们曾唱道:"沿着掌纹烙着宿命,今宵酒醒无梦。沿着宿命走向迷塞,梦里回到唐朝。"他们曾唱道:"今宵杯中映着明月,男耕女织丝路繁忙。今宵杯中映着明月,物华天宝地杰人灵。今宵杯中映着明月,纸香墨飞词赋满江。今宵杯中映着明月,豪杰英气大千闪亮。"但是听说"唐朝"乐队早已烟消云散。我不知是为什么,难道你们沿着那纷乱的指纹,已找不到我们那远久而璀璨的宿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