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声声

 

日本"白马神事"从什么时候由青马变成了白马,日本人自己也说不清楚。据说在嵯峨天皇弘仁十年(819年)京都贺茂神社的"白马奏览神事"上,青马就已经变成白马。我想,这可能和佛教的传入和兴盛有关。北魏杨炫《洛阳伽蓝记》中记载:"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帝梦金神,长六丈,项背日月光明。金神号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时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而日本从"青马神事"过渡到"白马神事"的阶段,正是鉴真于日本天平胜宝五年(753年)来日后的日本佛教大隆盛的时代,"青马"变成"白马",与当时思想和文化的主流--佛教不会没有关系吧?

但最有意思的是,虽然这个神事在文字上变成了"白马神事",但是发音仍用原来的"青马"的发音。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中国有"指鹿为马"的成语,是很具贬义的,指"白马"为"青马",在中国人看来也是很奇怪的。中国人追求逻辑的统一性,弄到了极端,还出现了"白马非马"的辩论。据《公孙龙子·迹府》记载,六国时辩士公孙龙认为"白马非马",他说,说"白"就是说颜色,说"马"就是说马的形状,颜色不是形状,形状不是颜色。言色形不当,言形色不宜从,把这两者合在一起说什么"马"是不对的。

但是日本人不做这种争论,把"白马"硬是叫做"青马",叫了一千多年,也没发生"白马非马"或"白马非青马"的争论。这也许正是日本人接受外来文化时的一个特色,那就是可以使相互矛盾的文化在一起共荣共生,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追求逻辑的一贯性,他们能在"指白马为青马"的矛盾中生活得津津有味。在现在的社会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如日本人结婚时,可以先去教堂在神父的面前举行"洋式婚礼",然后又回到家在神前举行"和式婚礼",但基督教和神道在本质上是矛盾的,基督教是"唯一神"的一神教,而神道认为有生命和产生生命的一切地方都有神灵存在,但日本人却从这两者之间取得了一种圆融无碍的和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