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之道

袁岳(Victor Yuan):  

我最近一次招待客人是大前天。一个美国客户来北京,他是朋友介绍来的。我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到什么地方吃饭:老美来了,什么地方合适呢?不能太辣,不能太奇怪。来了先谈事情,然后吃饭,吃完我会说今天我买单。招待美国人在我看来很划算,他们不太懂,点一些便宜的菜就把他们打发了。豆腐和宫保鸡丁就可以了。在吃的过程中该谈什么事情就谈,即使是他跑来约我的,在我的地盘上,也一样由他买单。  

中国人的待客规则,一是要热情,态度上不能慢待,别人会用你的态度判定你的心意。对待不同地方的朋友,难度不一样:美国人,以低成本就能让他们满意;香港人,就难了,他们讲究吃;老家人,点些没吃过的菜就可以;对过去的同学、同事,不能点得太便宜,那表明你把他看得很便宜。二是量不应该不足,可以有余、可以浪费,但不能空盘。三是如果有求于朋友,那么吃饭是不够的,通常应该有另外的表示。根据办的事不一样,表示的程度不一样。对于外国人,选最不值钱的东西就可以了:小盘子和小手帕就行;对中国的朋友,这些东西人家都不会要的。如果你送的礼物显得很小气,那么前面的东西就都白吃了。另外,对于我们中国人,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买单要积极主动,这是表现你诚心与否的重要时机。如果你是公司老板,更要主动买单,不要让教授或公务员买单。如果有人邀请你去家里吃饭,在中国,一般不代表他对你很亲密,而是省钱的表现,不见外但不够重视。除非比较有钱,带到家是比较亲密的表现。总的说来,表面的热情要有高度。过去是酒要喝到醉,要喝度数高的、价钱贵的酒。现在,劝酒的方式缓和多了。不再强迫喝,不喝醉,喝低度酒。现在的待客之道是:热情、主动、考虑健康。待客之道变得比较宽容合理了。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我在北大学习时就意识到中美在待客上存在不同了。中国人特别讲究规矩,比美国人多许多。但这不意味着美国人不好客,只意味对待客人的方法是不同的。最近,我邀请了一对夫妇到家里做客。那时,我们就知道,这对夫妇不是经常有机会到美国家庭做客,于是我们就做了美国菜。菜量是足够的。如果吃干净了,盘子见底了,那么对于美国人来说,是很好的状况。考虑如何对待客人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客人从哪里来;二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招待客人。请客人到家里是对待关系比较好或特别亲密的朋友。有时也会与好朋友去外面吃一些特色菜,吃一些我们自己做不出来的东西。在家里和在外面不一定意味关系怎样,但如果在家请客,那么更大的可能性是很好的朋友。  

美国人更看重做客之道,而不是待客之道。对于待客,热情,让人有回家的感觉就好了。习惯上,要事先告诉客人除了他还有哪些人要来。另外,应该问客人有哪些菜不吃,如宗教上的忌讳等。反过来,做一个客人的规矩比接待客人要多。客人要准时到,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一般的情况下,要带点东西,如酒或水果等。作为客人,在没上菜时或吃完饭后,应该问主人,“我能帮什么忙吗?”有时,主人真的会允许你收拾桌子或洗盘子呢!这是很亲切的表示。劝酒在美国是不存在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