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每5年职业调整2~3次

袁岳(Victor Yuan):  

1988年,我的第一个工作是学校分配的。那时,大学生可以先自己找工作,找不到时再由学校分配。这种做法已经进步了。以前,大学生都是完全由学校分配的。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完全市场化了。大学只完成对你的教育,找工作由你自己负责。大学只会帮你联系一些单位。  

我现在的感觉是,如果公司需要人,基本可以在人才市场招聘到。另外,也可以在网上招聘。职员中的流动现象是很普通的。比如,被猎头盯上了、到客户那里工作了、到竞争对手公司去了、去留学了,等等。一般来说,工作的年轻人每5年都会经历2~3次职业调整。在一个单位呆3年的情况现在很少了,跳槽是正常的了。  

单位都希望找到人才、留住人才。但是,如果人才的合理流动保持在适当比例,则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呆的时间太长了,可能就不会有创新的积极性了。新人会带来新气息。单位在看待跳槽的问题上有三个特点:一是过去的工作是单向规定的,现在变成谈判和签协议的形式了;二是福利货币化了。住房补助和交通补助都货币化了;三是吸引力代替了限制力,如以前有5年服务协议,限制读研究生的服务年限等,现在则更强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改变工作气氛,用这些措施吸引人留下,而不是采用强制的方式。单位变得更灵活、更有活力了,以此来减少人力资源的流动。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在美国,换工作很正常。社会流动性一年比一年大。人们会换工作、换职业。作为外交官,我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有时也在想:自己要不要换换工作。任何人都会想:要不要改变一下职业和生活方式。中国有句古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是,在你寻找新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细节困难,因为这需要很谨慎的计划。比如,你通过发简历、打电话寻找新工作,这与你现在的工作会有矛盾,你会担心被现在的公司知道。一个人离开公司时,应该有权利把退休金带到下一家公司。这也是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一个议题。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怎样留住人才呢?方式包括增加薪水、给予休假等更多待遇,还有给予职位提升。在互联网公司还有一种较普遍的做法,即创造一种轻松好玩的工作环境。美国有一种新的职位,叫chief morale officer(首席工作精神官)。他是专门负责工作气氛的人员,职责是为了创造更有活力的工作环境。  [返回目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