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地球十五大动力(2)

13世纪,蒙古帝国开始主宰“丝绸之路”,他们在商路沿线设置烽侯和要塞,维持了商路的和平环境,加之他们沿路经营大型商旅驿站,货流量得以增加。

2—5世纪间,由商人带领的驼队在穿越撒哈拉沙漠后也成绩斐然,他们不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开创了人类新的定居点,而且还以当地的黄金来交换北非的铜和椰枣。

作为“丝绸之路”的东端城市,长安城(今西安)是商人连接世界文化的经典例证。这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大都市,聚集了许多国际商人和传教士,一度成为最国际化的都市,长安城西四周的外国人居住区一度是世界文化交流的喧闹场所。

印度洋上的季风

公元前1世纪,航海家开始发现印度洋上的季风。在这股风的推动下,夏季从红海出海口出发的船只几乎可以直达印度的马拉巴尔海岸,而到冬季风向逆转时又可扬帆回航。这使得位于罗马帝国东部边境的埃及与印度之间的航行时间大大缩短,原来需要约30个月的航行一下子下降到3个月,一跃成为世界上最适于做长途航行的地区,也使得原来从埃及驶往印度的船舶,从最初的每年20艘突破到了几乎每天一艘,载着锡、铅、葡萄酒、珊瑚、玻璃、金币和银币驶出埃及。

航行时间的缩短和造船业的进步,如适于大洋航行的、有坚固船壳船只的建造,刚好与罗马城兴起的“世界经济”中心同步,也使得罗马城兴起为一座无与伦比的、高雅时尚的、国际性的消费大都市。

阿拉伯三角帆和中国舵

12世纪,热那亚、威尼斯等繁荣的贸易城市吸收了世界各地的科技,推动了一场航海科技的大革命。

12世纪中期,热那亚船有两层甲板,13世纪后期出现三层甲板。二桅,前桅略高、略大,挂三面大三角帆,后帆挂两面三角帆,这种来自阿拉伯的三角帆,以一个可移动的帆固定在桅杆上,可以使航行接近风速。14世纪时,地中海船只也开始使用中国舵。船尾舵是设在船尾正中改变船舶航向的位置,古人称舵为“凌波至宝”。

约13世纪,北方式的科格船出现在地中海上。到14世纪初,意大利人已广泛造用这种单桅大船来装载远航货物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