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传奇中,冯仑与潘石屹是不可分割的部分。这两人通过自己的行为方式赢得尊重,也给彼此人生增添了另一种色彩。
冯仑自己说,他属于上世纪50年代,“做起事情,总是壮怀激烈,以天下为己任。”1988年,他身先士卒,请缨带两个人去海南筹建海南体改所。临行前,中央体改所拿不出开办费,只给了他1万台彩电的批文作为开办费。
彩电批文换来30万元,冯仑建起海南体制改革研究所。那些日子,他开着海南省委借给研究所的破面包车,跑遍了海南每一个市县,过着几乎是游侠的生活和江湖日子――脱离体制边缘的一种自由状态。他由此练就满嘴江湖语言,“有学者的温厚、诚实和睿智,又有江湖人士的狡猾、尖刻,”段子横飞,荤素兼备,从而获得“冯大哥”的江湖称号。
“六四”后,海南体改所解散。失业的冯仑投靠闻名全国的南德集团老总牟其中。牟其中亲自面试,和冯仑谈了两句,就让其上班。一个礼拜后,冯仑拿到印着政务秘书的名片。月工资250块钱。过了一年,冯仑工资涨到850元,成为牟其中第一副手。与此同时,牟其中对冯仑有了戒心,他从四川调来亲信制衡冯仑。
整天看牟其中脸色,加之看不懂南德的未来,冯仑感觉很压抑:“商人必须与时俱进,老牟不与时俱进。他利用体制间的空隙,做成了飞机的买卖,这是那种生意的极致。卖完飞机后,中国的社会体制发生很大了变化,企业家应该将精力从外部投机转到内部管理。但老牟不做调整,而是加大投机力度,他和社会的反差越来越大。大家都在将企业往实处做,唯独他越做越虚,最后将企业办成学校,越来越不像一间公司。另外,老牟应该在国内做,他却要跑到美国折腾。有钱人最怕钱丢,美国经济制度几百年玩的就是防止骗钱。他们为此设计了保密、信托等各种制度,这些制度都是围绕怎样保护私有财产而设计的。老牟想反其道而行之,不可能成功。”他也曾劝说过牟其中,甚至想过“兵谏”,强迫老牟当董事长,推举做成飞机买卖的经理当总裁。不过,最终放弃了,因为牟其中什么事都做得出。冯仑只能选择离开。
离开牟其中,冯仑想自己开公司,可连工商注册都通不过。他找到王功权想再“杀回”海南。此时,全国发展经济的热情空前高涨,央行大幅度放松银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由计划的提高至。激情在海南岛被放大,首当其冲的就是房地产,那是最快的暴富手段:海口每平方米1200元左右的公寓房售价,瞬间涨至每平米3500元。而由北京南下的人,大多有政府背景,凭一纸批文就可以获利千万。很多楼盘一拿到批文就登广告,地基还没打,价格已翻了几倍。
再去海南前,手里只有3万人民币的冯仑,找到一家信托投资公司老总,给他分析海南房地产的机会。冯仑的目是从对方那里拿到钱,“做生意,从别人那里拿钱,无异于夺人贞操。”但他拿钱的本事就在于“懂人”和“会说”。
极短时间内,冯仑找到打动对方的“命门”,盯着对方眼睛直截了当地说:“这一单,我出1300万,你出500万。一起做,你干不干?”对方点头同意,冯仑骑着自行车跑回住所起草协议,同时让王功权负责筹钱。王功权临时借来500万,拿着这笔钱从银行贷了1300万。用这1800万,冯仑和王功权买了8栋别墅,赚了300万元。有了钱的冯仑感觉像“大姑娘初婚,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