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一半海水,一半火焰(13)

重庆摩托亮相巴西

90世纪初,是重庆摩帮的黄金时代,更多的民营企业拿到了入场券,占有一席之地,大批整车厂、配套厂在重庆纷纷冒出。从此,重庆摩帮成为重庆制造业的金字招牌。尹明善重庆市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挂牌,并与左宗申合作联合制造摩托发动机。由此,中国民营企业第一个生产摩托车发动机的车间建立起来。

左宗申的成功产生了涟漪效应,一大批跟随者在摩托车产业链上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到1993年,重庆已有10多家涉足发动机行业的民营企业。这些在单条产业链上游走的企业,除了要做摩托车发动机甚至螺丝帽中的冠军外,还有了进入整车领域的野心。

力帆、隆鑫、宗申等摩托车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重庆成为中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从明星代言可见一斑:成龙代言劲隆,周润发代言恒胜,成奎安、陈佩斯代言精通,赵本山代言银钢,费翔代言银翔,李连杰代言巴山,李玟代言康超,赵文卓、袁立代言大江,邵佳一代言鑫源……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重庆摩帮所到之处,让对手闻风丧胆:重庆摩托整车抢到全国市场份额最大的蛋糕,零配件份额高达80%;在越南市场,“摩帮”来势汹汹,占了半壁江山,伊朗、尼日利亚、阿根廷等地也有摩帮的根据地……然而,重庆摩帮也有软肋,这为走下坡路埋下了伏笔:重庆摩托的崛起,大部分依赖于摩托车市场对产品的海量需求,市场对量的需求高于对质的要求。走大众路线的摩帮,使出价格锏,凭借低廉的价格,在市场上叱诧风云;与此同时,重庆摩帮本身也把着眼点放在量上,不但同质化严重,还在技术档次与产业升级有所欠缺;再者,重庆摩帮虽贵为帮,却难有是一盘散沙,个个单打独斗,甚至互相残杀,失去了团体优势。

随着摩托车市场的日益完善及更多的竞争对手的介入,重庆摩帮的这些潜在隐患最终会浮出水面,成为重庆摩帮的沦落之痛。90年代后期至今,全行业价格战让重庆摩帮不堪重负。为了维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在残酷的竞争中,重庆摩帮的摩托车也不得不贴上被贱卖的草标,万元左右的畅销车只有3000多元。一浪高一浪的价格战也不过是挑战的开始。与此同时,摩托车市场由于130多个大中型城市明确规定“禁摩”,出现萎缩。二三线品牌的摩托车销售一度萧条,很多摩托车厂商撑不下去。

海外市场,左宗申们的日子也不好过:越南市场是摩帮的海外大本营,仅2001年,2001年,重庆摩托车整车出口亿美元,其中越南市场占了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77%,随着越南摩托车整车进口关税的激增以及越南摩托业的发展,重庆摩帮难守越南市场。漫长的冬天原未过去。2005年,重庆摩帮再次遇到瓶颈:国家生产准入、欧Ⅱ排放、合格证制度等,一次提高了摩帮的生存成本;广东、广东、江浙沪摩托车企业迅速苏崛起,蚕食着重庆摩帮原有的市场。擅长打价格战的重庆摩帮在价格上已无优势,面对对手的强势攻击,则显被动。 

2005年,是一场行业洗牌,更是重庆摩帮的一个生死坎。“不转型,毋宁死”,重庆摩帮除了转型别无选择。摆在重尹明善们面前有两条路:

一是由“重庆制造”向“重庆创造”转型,注重自主研发、技术升级和品牌塑造,逃脱同质化过高的困局,以质量、品牌击中消费者的购买心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重庆摩帮远未达到瘦死的地步。左宗申开始在阵痛中蜕变。

二是调整战略,不要在“摩托车”这一棵树上吊死。2004年,重庆市政府曾发布《重庆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重庆市的整车产销量将达到150万辆,销售收入将达1350亿元,重庆轿车生产比重也将从目前的25%提高到70%。汽车工业将成为重庆市工业经济最强有力的支撑之一。从2000年开始,尹明善向汽车行业进军了。他说,“汽车是摩托车的延伸,选择汽车做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无疑是明智的。”但力帆能否借力汽车延伸昔日摩托车的辉煌,还是个未知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