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光明的中国(8)

1978年春,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

第一届高考过后,无数个体的生命轨迹被彻底地扭转,命运发生了裂变,只可惜其中没有俞敏洪。这位日后中国英语培训教父级的人物,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第一次高考失败得很惨,英语仅仅33分。高考失利后,他回到家喂猪种地。

俞敏洪的求学之路,充满了曲折和不可知的变数。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教育资源紧缺,一家只允许一个孩子读到高中。由于姐姐初中成绩出色,老师在俞敏洪姐弟都到了考学的年龄时选中了姐姐去读高中。所以,读完了初中的俞敏洪,依照规定,回到生产队里种田,开拖拉机。1978年,俞敏洪的母亲打听到村里有一家的女孩不读书后,费尽周折找到校长,请求他允许俞敏洪顶替女孩的名额。在母亲的努力下,如此峰回路转,俞敏洪回到了教室。然后有了第一次高考的名落孙山。

第二次高考,满怀希望的俞敏洪等来的又是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英语分数虽然提高到,但79年的分数线水涨船高,录取线是60分。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凭借鹰击长空的决心和蜗牛的毅力,俞敏洪参加了第三次高考。他回忆说:“英语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我仅仅用了40分钟就交了卷。英语老师大怒,迎面抽了我一耳光,说今年就你一个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结果自己给毁了。他认为我这么快就交卷,肯定没有做好。但我是个典型的直觉型思维的人,如果做完题一检查,可能就改错了。”

分数出来以后,俞敏洪的英语95分,虽然排在了现任新东方常务副总裁周成98分的后面,但已然很高。而500分的总分,俞敏洪考了387分,超过北大380分的录取分数线。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取了中国第一学府――北京大学。为此,在离北京大学开学只有一周时,俞敏洪的母亲为庆祝儿子中榜,大宴乡亲,提前把结婚的酒席一起请了,招待全村人吃了好几天。村里还从城里调了一辆拉土的卡车,把他从江阴一直送到了常州。俞敏洪在常州上了火车,站了36个小时到北京。就这样,他进入了北京大学。

如果要进一步凸显恢复高考对一代人命运的意义,那么白卷英雄张铁生则是最好的反衬。1973年,在辽宁白塔公社插队的张铁生被推荐参加大学考试。理化考试时,他做了3道小题,其余一片空白。于是,张铁生在空白试卷的背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一封信。信中,他诉说自己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的心理冲突,告诉领导因为不忍心放弃集体生产,没有选择躲到小屋里去复习功课,进而导致文化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7月19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标题,刊登了张铁生试卷上的信。其中,编者按说:“张铁生的理化这门课的考试,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问题,却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8月20日,《人民日报》做了转载,另加编者按语:“这封信提出了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确实发人深思。”随后,全国各地报刊纷纷转载,一夜之间勇交“白卷”的张铁生成了红得发紫的反潮流英雄。

“四人帮”对张铁生交“白卷”的行为赞不绝口,从此张铁生频繁参加社会活动。同年,张铁生顺利进入铁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学习。1975年,第四届人大在北京召开,他当选人大常委,江青、王洪文亲自接。8月升任铁岭农学院领导小组副组长、党委副书记……直到“四人帮”被粉碎后,1983年3月,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公审张铁生反革命案件,判处15年徒刑,刑期从1976年算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