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谈判结束后,刘永顺对外宣布开始休假。不久,他离开宝钢,出任香港亚太资源有限公司CEO,不再担任铁矿石谈判首席代表。外界纷纷猜测下一届的谈判代表很可能是中钢协会长、鞍钢董事长张晓刚。但是,当2008年谈判开局时,出现在谈判桌上的中国面孔是宝钢的丁守虎。46岁的丁守虎是宝钢集团原料采购中心原料一部总经理、宝钢国际煤炭贸易部总经理。
刘永顺离开时可以说是稍微扬眉吐气,毕竟拿到首发定价权得到了广泛的肯定。2007年那次“妥协的胜利”让人不禁乐观地期待中国在2008年能取得更大的话语权。然而,初次担任首代的丁守虎迎来的却是前所未有的惨败。
一切看起来都很像2005年,几乎所有的钢铁企业都赚钱,企业疯狂地争抢购买铁矿石生产。中国需求看上去仍是势不可当,矿企又开始坐地要价了。
必和必拓不仅放风将涨价50%,而且还公开表示,将考虑引入铁矿石指数系统,改变当前的铁矿石长期协议基准定价体系。引入指数定价,即意味着将以往一年一定的长协价格与现货价格挂钩,必和必拓显然对当前现货矿价格大幅高出长协矿的状况很不满。
11月底,铁矿石谈判的预谈判阶段开始,但很快就陷入僵局。澳大利亚矿企仍然对自己提供的距离更近的优质铁矿石没有得到更多的利润不满意,在谈判初就坚持2008年铁矿石将由以往的“离岸价”改为“到岸价”,即加入海运费和保险等费用的价格。由于澳大利亚矿企与许多船运公司都签有长期协议,在掌控运费上有很大的支配空间,如果按到岸价来计算就可以分享到更多的利润。中国方面自然不会答应这一要求,谈判随即中止。
在正式谈判开始后,进展依然缓慢,双方对供需的判断完全相反,谈判异常艰难。
谈判桌上无法破局,场外的斗争却风生水起。
三大矿方面,必和必拓和力拓不时放出消息,称由于天然气爆炸、矿山或码头发生事故,影响了正常的铁矿石生产和运输,宣布减少合同供应量,投入更多的铁矿石到现货市场销售,并坚持要改变铁矿石的定价机制。与此同时,必和必拓开始推进合并力拓。非谈判方却是利益相关方的印度也插了一脚进来,宣布将铁矿石出口关税的征收方式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实质上是变相地提高铁矿石的出口关税。这些显然都是对中方不利的消息。
当然中国方面也不甘示弱。中钢协举例说明力拓对中国21家钢企的合同执行率只有,未达到90%的供应兑现率,并呼吁抵制力拓对中国市场推销现货铁矿石的活动,还联合其他部委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疏散快速增长的压港铁矿石库存,以打压现货矿价格和海运价格。在应对两拓合并方面,中国铝业助了一臂之力,暗度陈仓入股力拓,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在两拓合并问题上起到一定的掣肘作用。
双方的较量在2008年2月18日决出了胜负:中方败。当天,日本新日铁宣布,该公司与韩国浦项制铁已经与淡水河谷就2008年两种铁矿石基准价格达成协议,其中南部铁精粉涨价65%,卡拉加斯粉矿涨价71%。
随后,日本其余4家钢铁企业都接受了新日铁的首发定价。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也与淡水河谷签下了协议,同意南部铁精粉价格上涨65%,卡拉加斯粉矿上涨66%。3月19日,淡水河谷又宣布与意大利里瓦钢铁就高炉球团矿基准价达成了协议,价格较前一年上涨{1}。
中方并没有立即接受新日铁谈下的基准价。因此,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中方暂时败了第一局:失去了首发定价权。
2月22日,宝钢宣布与淡水河谷达成协议,价格涨幅与新日铁谈定的基准价一致。但必和必拓与力拓并没有敲定价格,谈判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