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年
首席谈判者上场
2006年铁矿石谈判到来之前,中国的气势来得比以往都强烈。
按照往年惯例,铁矿石谈判一般从当年12月开始,最晚到第二年3、4月间结束。谈判还未开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就高调宣布,中国将在11月中旬与铁矿石主要供应商展开谈判。罗冰生还亮出了中国的态度,预期2006年全球铁矿石总体供需基本平衡,全球海运贸易的铁矿石价格应在2005年大幅上涨的基础上向合理价位回归,即价格向下调整。
利益天平另一头的三大矿业巨头则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一致认为,2006年的铁矿石市场仍将保持供不应求局面,要求将新一年的合同价格在前一年的基础上提高10%到20%。
事实上,供需双方的暗自博弈从9月份就开始了。
9月底,三大矿业巨头突然陆续造访宝钢,先是力拓铁矿总裁鲍宜安,接着是必和必拓市场和技术专家,最后淡水河谷首席执行官罗杰?艾格奈利和铁矿部执行董事马丁斯也按捺不住飞赴上海。
三大矿的登门公关过程都洋溢着友好和谐的气氛,供需双方避而不谈铁矿石价格。必和必拓CEO顾之博的一番外交辞令巧妙地化解了这个敏感问题:“全球商品市场归根结底是市场,而市场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这也就意味着任何一家公司或几家公司都很难以任何方式在任何时段内影响或左右市场价格。”
不过,在三大矿谨慎的言辞中,外界还是看出了他们涨价的意图。淡水河谷CEO罗杰?艾格奈利不断向媒体放风,由于兴建锌矿和投产需要一定时间,铁矿石的供需状况仍不平衡,供给依然紧张,而中国的铁矿石需求还在迅速增长,希望明年的铁矿石价格能够提高3%~5%或5%~10%。
顾之博甚至巧妙地将往年铁矿石大幅涨价的原因推到了中国身上,他说,过去许多年世界能源市场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甚至供大于求,但中国突然加速的需求打破了这种平衡。必和必拓为平衡供需,在过去几年已经为中国市场专门新开发了数个项目,但这种大规模的投资扩产还需要时间来完成。
中国方面自然也不甘示弱,咬住一个目标:降价。
中钢协率先放出减产的消息,召集国内45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代表召开“稳定国内钢材市场座谈会”,提出减产5%的要求,以稳定国内钢价。早在7月份,国家发改委就出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加速了钢铁企业的整合,近1亿吨的落后装备产能面临淘汰。
商务部的支持紧随其后。12月5日,商务部外贸司对外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预测2006年铁矿石将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报告的潜台词很明显:三巨头的供求不平衡论站不住脚。与此同时,商务部和发改委的官员们在不同场合都一致表示,2006年的铁矿石价格应该下降。
发改委工业司司长刘铁男甚至公开指责三大矿,言辞激烈:“进口铁矿石是中国的一项长远战略,但目前中国钢铁生产能力已经严重超过需求,导致9月份以来钢材价格全面回落,95%的品种跌破成本价,当然这与今年铁矿石价格上涨也不无关系。铁矿石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必然的趋势,不排除再出现1999年给回扣、买方市场的可能。从感情上讲,当我们钢铁行业全面亏损、最困难的时候,你们不要再捅一刀子,否则记你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