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能怪当时宝钢的领导们,那个时候谁知道在10年后,中国会和日本在世界范围内发生铁矿石争夺战呢?
随着宝钢在基建、铁矿石进口和人才培训上与三井物产的紧密合作,双方在终端市场上的合作也开始频繁起来。
1993年,宝钢以9000万日元建立了自己的日本子公司宝和通商,主营宝钢所需的钢铁生产设备、零部件,以及钢铁产品的出口。除此之外,宝和通商还涉足集装箱贸易、港口投资等多个领域。在日本,宝和通商是中国主要集装箱生产商的代理商,经营规模达到了15000 TEU标准箱。
从这一刻开始,日本人的野心已经昭著了,它是希望通过逐步培植宝钢集团,使它成为中国的龙头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宝钢来涉足中国钢铁市场。后来的事实证明,随着日本国内钢铁市场的饱和,日本钢铁业领军企业新日铁开始与宝钢在中国内地频繁建立合资工厂,借此来涉足中国的终端市场。
到1996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有些人开始“弹冠相庆”,中国终于有一项产业是世界第一了。中国钢铁行业虽然产量第一,但是我们没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管理,只是徒有其表。
中国钢铁行业在“虚胖”中,对于铁矿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到2003年就成为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10多年以来,中国的粗钢产量和铁矿石进口量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中国的粗钢产量达亿吨,占到了世界粗钢总产量的%;2007年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已经接近了国际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50%,且每年消化其净增量的80%以上。
当然,这些都是后续的数据,但是从1996年开始,世界钢铁行业就开始以积极的姿态应对中国的挑战。而日本的钢铁企业迅速制定了遏制中国钢铁企业的政策,首先他们确保与韩国钢铁企业的同盟关系,通过参股和技术转让,使韩国钢铁企业成为自己的附庸,然后凭借和韩国企业达成的在亚洲市场有序竞争的协议,各自腾出精力对抗中国企业。
在政府推动下,宝钢开始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巨无霸,1998年11月,政府指令宝钢兼并上钢集团及梅山集团,宝钢为此吸收了18万名职工。通过兼并整合,宝钢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第一。
为了与国内其他钢铁企业竞争,宝钢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借助于日本的技术和财力。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为了抢占高端的汽车钢板市场,宝钢专门在长春建立由自己控股、一汽和日本三井商社参股的钢材加工配送公司,专门满足一汽集团需求。
2003年7月,宝钢股份与日本新日铁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宝钢集团同卢森堡阿赛洛钢铁公司签订合资协议以及不锈钢技术转让意向书,三者共同进军汽车钢板市场。
新日铁是全球第二大钢铁公司,能够生产世界上所有的汽车面板,它与宝钢的合资企业将生产高级汽车用钢板;阿赛洛则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钢铁公司,它与宝钢合资成立的激光拼焊厂代表了当今汽车面板制造的新趋势。
世界排名第二和第五的新日铁集团和宝钢集团在上海拥有一家合资公司宝钢新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与新日铁分别在这家上海合资公司中持股50%和38%,剩余股份为阿赛洛?米塔尔所有。
在宝钢与日本和欧洲的企业加速合作的时候,中国的其他钢铁企业也纷纷与境外企业进行合作,拉开中国钢铁企业无序竞争的序幕,谁都想抢占高利润的市场。请看一下中国钢铁企业和外资合作的情况:武钢王牌产品硅钢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来自新日铁;山东莱钢的中型轧钢机工业设备和电气设备分别来自新日铁和东芝;太钢的1549毫米热轧技术由新日铁提供。
除了技术和设备转让外,大量的外资企业还在中国境内广泛参股、控股和收购一些企业。世界第一钢铁巨头米塔尔除在华菱管线持股15%以外,还曾经注意过包钢和昆钢,后来米塔尔收购山东荣成成山钢帘线上市股票的90%;阿赛洛除和莱钢等达成并购意向外,还密切关注包钢和邯钢;俄罗斯北方钢铁则有意投资通钢;韩国浦项钢铁和本钢合资建有冷轧板和镀层板厂;德国蒂森克虏伯拟和鞍钢合资建第二条热镀层生产线;太钢和浦项钢铁已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新日铁和宝钢、阿赛洛合资建成汽车板厂,JFE钢铁和广钢合资建成汽车板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