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包容之心诉说和倾听(1)

大师,我想问:

虽然理性告诉我应该理解他人,可是我发现,想要发自内心地去理解一个人非常难。我总是无法放弃“我才最正确”的想法,也很难把自己的感觉准确传达给对方,我应该怎么做呢?

心疾源自于无知

人生本就跌宕起伏,时而生气,时而心烦,时而厌恶,时而失落,时而悲伤,时而孤独。如果一一加以界定,人内心的痛苦不下数十种,而这些痛苦就像你身体某个部位出现的病变,有的可以到医院接受治疗然后康复,但有的却是痼疾,医生也束手无策。

身体会产生各种病变,内心同样会出现各种疾病,即“心疾”。佛祖教导说,所有的心疾源自自身,但我们却总认为自己所受的痛苦来自于他人。我们在痛苦难过的时候,总是习惯从外界寻找原因,“因为丈夫我活不下去了……因为孩子我活不下去了……因为父母我活不下去了……”。它们无非是人际关系问题,或钱财问题。如果是学生,那就会涉及到学习、朋友等原因。

一句话概括,就是“痛苦来自于境界”。这里的“境界”是指我们通过眼、耳、口、鼻、手、脑等所感知到的对象。每个人都会有讨厌看到的东西,讨厌听到的声音,不愿闻到的味道,不合口味的食物,不喜欢做的事和不愿去想的“禁区”。

其实如果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这些好恶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如果一味从外部找原因,也许问题貌似解决,事实上往往并非如此。这就像清除杂草一样,如果只是割掉地面的草皮,用不了多久又会杂草丛生。可见,要想斩草除根、彻底解决问题,必须从内部、从自身找原因。

欲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佛家称之为“颠倒梦想”、“无知”、“无明”。佛家认为无知引发问题的产生,教导我们要追根问底,消灭问题的根源。

这里就涉及到“十二缘起”,沿着十二种缘起逐步深入,就会发现最根本的缘起是“无明”,只要能够打破“无明”,就可以从所有的烦恼中解脱出来。探究这十二种原因就会发现缘起自内心,并非起自外物。“为什么会生出如此之心?”扪心自问,在“无知”、“无明”中就会发现烦恼的根源。

即使聆听教诲、理解佛法真谛之后,之前在“无明”状态下形成的行为、思考习惯还是会在现实生活中起作用。因此,一旦遇到外界干扰,很多人不知不觉就再度进入“无明”状态。这些行为早已习以为常,在心中自然生发,让你回归无知状态。

可见,一次的醒悟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时刻保持对于佛法的觉悟。如果不能时刻保持觉悟的状态,那么一旦遇到某种突发状况,过去的习惯就会重新被唤起。看到进步要充满希望,看到不足要立志改良

长期修行的人即使被过去的习惯控制,也会马上察觉:“啊!我又被业障控制了!”能够自知自明,即使被误导也会马上醒悟重回正轨。

芸芸众生总是被外物所牵引,误以为外物是支配自己的主人,相比之下,修行之人被误导后,不久就会发现“啊!这并不是我的主人,不过一介盗贼而已”,重新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修行境界更高的人,从一开始就不会被外物所干扰。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行,遇到复杂棘手的问题时就会比以前更加成熟淡定,过去可能大发雷霆、心烦意乱,但现在只是一笑而过。

当然,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这样。凡事总有例外,如何处理跟子女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难缠的问题。人们在修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复”,看到满意之处,就会深感庆幸,“原来修行果真大有用处”;看到不尽如人意之处,就会对修行失去信心。发现不足就垂头丧气:“哎!看来我跟修行是没什么缘分了。”有了一点点进步又会沾沾自喜,俨然一副修成正果的模样。作为修行者,一定要全面地看待问题,取得可喜的成果就要愈发对未来充满信心;遭遇意外的失败,也要平心静气,继续努力。

修行过程中不能安于现状,应当不懈努力寻求新的进步。如果只看到失误的一面,就很容易沮丧,“看来我就是这水平了,也不会有什么大成就”;如果只看到不如意的一面,就很容易自暴自弃,“哎,无论我怎么努力都不行,到头来又是心烦又是生气,还瞎忙活什么呀做?算了!走到哪儿算哪儿吧。”

有人安于现状半途而废,有人遇到挫折一蹶不振,这是因为他们心中积压了过多的欲望。有些自以为是的人以为稍加修行就可以改变多年来积累的业障,这是多么自不量力的想法啊!如果心中欲望过多,就会陷入自我否定之中:“如果这样,那还不如直接放弃!”欲望无法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以致最终自暴自弃。没有挣到亿万家财,没有出人头地,不受别人欢迎……各种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就会感觉倍受打击。

而另外有些人则刚刚相反,只要取得一点点进步,就开始骄傲自满,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这是因为他们对世俗抱有太多的留恋,总是习惯于在世俗面前妥协,“作为一个信佛的人,这样就可以了吧,我又不是真正的出家人,何必要那么认真呢?现在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就算有人比我强又怎么样……”这些人善于将现状合理化,所以,对于这些安于现状的人而言,一定不要忘记最初的目标和梦想。

我们经常说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成佛,更确切一点说是为了“证得解脱与涅槃”,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获得完全的自由和完整的幸福。修行者应该谨记这个最终的目标,时时坚持向上向善。

人生轮回,姻缘错综复杂,企图经过几年修行就大彻大悟,未免太过自负。所以,每个人都必须保持一颗坚忍之心,心怀宏愿,精进不已,踏踏实实面对我们的人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