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自己那张嘴

年轻的时候喜欢随性发表内心的感受,高兴了仰脸大叫"我快乐",受打击了垂头大吼"我郁闷"。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是相信自己是最本真的,所以自称这样的行为为"本色"。回首曾经,再看看身边的伙伴,真是爱也是"年轻"恨也是"年轻"。

方芳是个善解人意的小妹妹,在公司里和谁的关系都不错。特别是甜甜的江南口音,小巧玲珑的身材,让大家看见她,就想照顾她一下。可是,偏偏就是这个小可人儿,有个不太可人的习惯,她最喜欢和姐姐妹妹们说些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

今天是谁干的事儿和她差不多,可奖金却拿得比她高了;明天是谁似乎和领导有点暧昧的关系,所以领导给的活儿轻松了;后天也许就会讲某同事中午吃饭去高档餐厅,他(她)那收入怎么支付得起 ……如此种种。

日子长了,本是非常照顾她的领导有意无意地提示警告她。可方芳却是改了初一改不了十五,过不了十天半个月就又开始小风徐徐吹,小话处处讲。

一次方芳和别人唠叨着说,公司好像要提拔某位同事做主管,人家问她哪里来的消息,方芳张嘴就说是听总经理和财务经理说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公司,领导震怒,要求严查流言出处。结果方芳被揪了出来,先批评后降级,处理得着实不轻。

方芳委屈地找到直管经理:"我又没瞎说,明明是路过财务室时听到的嘛!"经理狠狠地修理了她一顿,气哼哼地数落她:"什么听说不听说的,以后没事别尽听说。人家说的你就听了一言半语的,到底啥意思你明白吗?不管好嘴巴乱传,这亏吃得是小的!"

在企业里和方芳一样的同事并不少。其实无非是看到或遇到一些事觉得不公平,或是不满意,一时不开心就说些牢骚话,站在朋友角度上看也正常。可是,站在企业角度上看这就是问题了,还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因为一个人发牢骚可能影响周边很多人,包括一些职位高的人,对于级别低于自己的人影响就更大了。

在我们周围,甚至有时就是我们自己,负气时说话容易偏激,对于事情的认识和态度就不够客观了。往往冷静时可以面对的事,因为一时激动就扩大化了,甚至造成人与人、部门与部门,甚至是企业管理层与被管理层之间的矛盾。

好友明明原来是企业里的优秀咨询顾问,后被提升为咨询主管,她说的一段往事教训非常深刻。那年明明被提升后,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原来的同事变成了下级,大家不适应也不太配合;另一方面自己刚上任,希望获得领导支持,可偏偏赶上促销期,领导根本没时间理她。

明明在几次处理问题遇到挫折后,就开始说一些有怨气的话。开始是对以前的同事不配合发火,不管旁边是谁,张嘴就是:"本来都是好朋友,现在做事故意不使劲,这不是拆台吗?看我提升有气,自己找领导也要求提升去!"结果,与下属的关系立刻变得紧张起来。

紧接着,有几次领导因各种原因,没能帮助她立即处理紧急发生的问题,她本就压抑的不满情绪一下子升上来,主观认为上级领导不支持她工作,说话办事开始明显表现出泄气。

一次处理完一件棘手的投诉,她顺嘴而出:"我这是使唤丫头拿钥匙,管不了真事儿!"三个月下来,明明被分管副总请去谈话。原来,她的下级集体找人事部要求换领导,而在公司与她的直接上级沟通时,反映的情况也是说她做事态度比较消极。

明明委屈得当场落下眼泪,可是分管副总却非常严肃地说,主要问题在她。明明怎么也想不通。副总告诉她,在企业里不能像在学校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需要三思而后说。明明反问:"难道非要说假话才对吗?"副总严肃地告诫她,说话思考不等于说假话,而是要考虑说话的对象和方式,是要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与合适的人讲合适的话。

如今,明明作为企业的一名中层管理者,她最深切的感悟就是:说话是艺术,选择合适的对象,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才是在企业里扮演好自己角色的最佳方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