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创业第一年,义无反顾搭架子(2)

在寻找经营场所的过程中,我面对的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所有行业中的现象:有钱的、有关系的、有品牌的,总是处于更风光的位置,可以获得更有利的资源和更多的优惠条件。

汽车经销商受到钱、关系和品牌的影响则更大。有钱的投资者可以花费重资,来投资建设占地少则七八亩多则十余亩的4S店;有关系的则可以很快以最低的价位,拿到地理位置适合的店面或地段;而手上握有大品牌汽车经销权的,更是受人追捧,他们跟人谈起租地建店要容易很多,那些见了我们这些小品牌汽车经销商一说三摇头的“地主”们,对那些“大品牌们”就总是让着几分。

懵懵懂懂地撞进来后,我才发现自己既缺钱,又缺少关系。江淮公司虽是轻型卡车领域的翘楚,但当时它的乘用车品牌在北京还没多少人知道。选择什么位置什么样的店面来销售汽车,我没有任何经验,加上江淮公司规定,经销商的建店地址必须符合公司在北京均匀布局的要求,因此想要找到适合我们经营的店面,真有大海捞针的感觉。

我只能到处去撞、去求,就这样一环一环、一条一条路去瞄着走,一张一张报纸广告翻着找,一个一个电话打着问,几个月下来店面还没有着落。这时我倒落下了一个毛病,只要看到稍微像点样的路边建筑,就恨不得去找人说说看能不能租来变成汽车专营店。

在艰难抵抗了几个月后,寻找店址的工作又获得了往前推动的力量。

江淮公司商务车的销售副总看我选店址这么艰难,就亲自来京陪着我对预选地址一处一处地考察,看哪处适合安下我的汽车销售店。

那时已是深秋,我们在北京城转悠了一整天直到夜色来临,此前我预选好的所有地点副总都没看上。披着皎洁的月光,我们来到了最后一处地点——位于北京西郊机场西侧的一栋大楼,副总看了后马上说:“就这儿不错,赶快想办法租下来!”

几经周折,我联系上了楼主。一个月后,我顺利地与楼主签下了大楼一层300多平米的面积。

这时,副总要求我将大楼二层700平米也一并拿下。对我而言,租下一楼的面积,已经超出了预算投入,再租下二层,年租金一下子翻到了50万元,我实在不太愿意。但在副总的一再坚持下,我也只能硬着头皮投了下去。

事后证明副总是正确的,如果没有那么大的营业空间,我们无法做到北京同品牌经销商第一的规模,没有成规模的店面,客户也会对我们心里没底。后来我在许多地方开辟的直营店,店面规模都和我最初预想的差不多大,但业绩怎么也赶不上这家总店。

挖人上岗

有了经营场所,接下来就是一边装修,一边向相关政府部门申报各项注册手续。

这段时间总感到一团乱。装修、注册、打款进车、试营业手续、票据……所有事情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向我袭来,一时间,我不知所措。这时,商务车公司提醒我:“你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赶快去挖一个懂行的人来管业务!”

到哪儿去挖人呐?人该怎么挖?我又能给他什么条件呢?这些条件对他合不合适呀?给他相应待遇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对他提出管理要求?而这管理要求又合不合适呢……所有的事情都稀里糊涂。

好在没多长时间,一位在汽车销售行业从业多年的销售经理经人介绍与我结缘,我许给他比他在原公司更高的头衔——业务副总,工资待遇也相应有所提升,除此之外,其他的管理要求和经营任务都没有跟他提出来。

尽管那时的我还懵懵懂懂,但业务副总到位了,业务上似乎就有了眉目,于是便可以按部就班往下走了。

◎公司开业

2003年开春,在西郊机场附近,瑞风商务车在北京的第二家4S专营店开始试营业。这家名为“北京瑞征”的公司就是我经过一年东奔西跑换来的成果。

在试营业第五、六天的时候,店里来了位客人说老板本准备让他买一辆面包车,但他无意间路过这里看到我们的车挺不错,就推荐老板改买我们的瑞风车。

当时公司从上到下似乎谁都没想到,真的这么快就有人来买车了!

卖出第一辆车那天刚好是农历二月初二,我乐不颠儿地给江淮公司负责瑞风商务车销售的领导发去短信报喜,领导回了三个字“龙抬头”!第二天又卖了一辆,领导接到信息又回了三个字“步步高”!

虽说这两辆车我们的销售差价只有一两千块钱,我却感觉像做了大事业,高兴得有点不知所措,心里想要是每天都卖出去一辆就好了。当时瑞风车在北京的销量还不像五六年后的现在这样,现在我们每月都能有百八十辆的销量,但那时一个月能卖出20辆就算很好的成绩了,如果每天都有1辆车的销售,那在全国市场也是领先的业绩。

到了2003年4月16日,我们举行了一个正式的开业仪式。工商手续全都办齐了,我们也可以自己办理客人的所有手续了,试营业期间十几辆车的销售业绩也让我们感到好像没有费太多功夫。从我正式询问江淮公司可不可以让我在北京做他们的经销商,到此时我的公司正式开业,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我似乎被时间推着就把公司办起来了,但我心里总在想,创业不会这么简单轻松吧。

○第一年的难题

◎首要难题:茫然

第一年对我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茫然。当遇到自己解不开的难题时,真不知该如何判断事情的价值,也不知道应如何取舍,更不知道如何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头雾水。

突破办法:

想方设法向行业内专家、高手寻求帮助。

茫然的时候需要找高人,找旁观者来帮自己分析和判断。当然,这里又会面临一个问题,初学乍练的新手往往会觉得大家讲的都有道理。因此,在众说纷纭的时候,就要去找那些业界高手,再就是找了解内部信息的人,请他们来替自己拿主意。虽然这些人对很高深的专业问题也会存在判断误差,但对于创业者们从事的那些在行业和专业人看来属于“小儿科”式的项目,他们判断的误差不会太大。

如果身边没有这样的高人,那么就通过大量书籍、网络、传媒信息的收集来提高自己的认识,克服茫然感。

◎次要难题:迷路

在项目实施上,自己的脑海里很难形成清晰而准确的“线路图”,往往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抓不住关键,绕弯路、效率低。这是第一年困扰我的次要难题。

突破办法:

在不断碰壁中寻找“线路图”,用耗费的时间来换取宝贵的经验。

创业第一年就像走迷宫,创业者不知道前面还有多少路,还会碰到多少事,在走迷宫的过程中,往往碰壁、回头重走。突破的办法就是首先要保持不着急的心态,其次,如果你无法找到能够统观全局,带领你走通迷宫的人,那么就自己去碰壁吧。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错误犯得越多,你面前的路线就会越清晰。第一年犯的错误,只要不违法,都有挽救的可能,用耗费的时间来换取经验的增长,也是一种必要的成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