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的捣蛋鬼:士官生(5)

黑社会组织公然挂牌营业,这可是够骇人听闻的!而进士出身的蒲都督,则琢磨着自己大概得罪不起练武出身的尹部长,遂装着什么也没有看见。

在这样的纵容下,一批着装古怪的古装英雄出现了!他们脚蹬线耳草鞋,头顶英雄结,腰缠湖绉飘带,成群结队,招摇过市,一幕幕武侠小说中才有的场面尽现于人们眼前——在他们看来,大概这才是所谓“汉家衣冠”,这才是所谓“革命”。

作为对这种蓄意抬高非主流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应,各地独立政府(比如说革命力量比较纯洁的云南)纷纷将成都这个军政府称之为“袍哥政府”,拒绝加以承认——他们只肯承认重庆的“蜀军政府”。

然而,这只是乱世的开始,高潮还远远没有到来。

农历十月十八日,也即公历1911年12月8日,成都发生了一场兵变。

当天大都督蒲殿俊身着上将军服,在东校场登台阅兵。因为先前曾许诺过的每人三两银子的恩饷没有及时兑现,台下的兵们便骚动起来,当场开枪打死了好几个人。

读书人出身的蒲都督吓得目瞪口呆,最后在两个弁兵的搀扶下勉强逃脱。叛乱的士兵从校场中冲出来,大闹全城:手脚快的抢劫了藩库、盐库,将库存的数百万银两劫掠一空;手脚慢的没有抢到银子,便把目标改为城里的当铺、商店、公馆甚至居民住宅。那些头绾英雄结的好汉们也趁机参与——他们脸上涂得五颜六色,手提马刀和步枪,自称是“同志大王”的兵,因为人多势众,甚至连叛乱士兵手里的银子也敢抢……

因为当天巡防军的口令是“启发”(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意),于是满城尽是叛兵“启发”之声——打“启发”,从此成为蜀中兵、匪趁火打劫的代名词,在此后数十年中,是川人最怕听到的名词之一。

大汉四川军政府正副都督尹昌衡(左)、罗纶合影。这两位,一个是新军代表(尹),一个是袍哥代表(罗),乱世当头,书呆子代表蒲殿俊自当让贤。然近年史学界变天,竟渐有将成都兵变阴谋归咎于此二公之趋势(早年算到赵尔丰头上),百年是非,犹未定论,孰是孰非,见仁见智。军政部长尹昌衡趁乱抢得朱庆澜的坐骑,驰往城北凤凰山新军驻地,找到他士官六期同学,六十五标标统(团长)周骏,请他出兵镇压。周团长因不知城中情形,不肯下山,只借了几百人交尹部长入城平叛。尹遂率军入城,叛乱乃止。城中军民因遍寻蒲殿俊、朱庆澜不得,遂共推尹昌衡和另一个保路领袖罗纶,出任军政府正副都督——在日本留学时坚决不肯加入同盟会的尹昌衡,这会儿为得其支持,竟连夜赶写入盟书,由陆军小学提调黄成璋介绍,火速加入了同盟会。

尹都督上任后,即去拜访了一次已经落水、人人喊打,正处于极度惶恐中的赵尔丰大人。尹都督用传统的方式表示了他对于赵大人的感激和友好,他恭敬地递上一个手本,用的是“世再晚”的落款——这个落款表明,即便他是堂堂的都督大人,也绝不会因为赵大人的落水而忘怀赵家兄弟俩对他的知遇之恩,仍然很谦恭地以后进晚辈自居。

谦虚的后辈,当然是容易讨老前辈喜欢的,赵大人也因此觉得这个乱党头目大概还是友好的,和他坦诚地攀谈起来。

在赵大人看来,这个又谦虚又有礼貌的尹都督,对于当前的形势却是相当悲观的——他居然说民国是不是建得起来,大清朝是不是倒得下去,都还是个未知数。因此他想和赵大人达成更进一步的同盟协议:如果民国果然成功,那么他尹昌衡就负责保赵大人的身家性命;如果大清朝赢了呢?那么也有请赵大人费心保全他的身家性命。惶恐中的落水狗赵大人,当然乐于接受这个协议,而且对尹都督的好感又加深了一层。

读书导航